姐说汉朝-16 持节不失

作者: 云开见月zouzou | 来源:发表于2024-05-23 09:43 被阅读0次

    今天说说大家熟悉的张骞。张骞当官前的情况在正史中找不到,他和读史朋友们一见面就是汉武帝刘彻身边的“郎官”,是皇上的近身侍臣,相当于守卫和随从。郎官张骞能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是基于一个国际形势的变化。

    当时匈奴老上单于欺负月氏国(读rou zhi或yue zhi,原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把人家赶跑了不说,还将月氏国王的人头剁下来当酒壶。从此月氏国就和匈奴结下了血海深仇,一直伺机报报复,但苦于无人相助。

    这一消息刘彻是从匈奴降将口中得知,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呀!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原则,刘彻决定联合月氏,一东一西夹击匈奴。

    派谁去联络月氏呢,这可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月氏被匈奴赶走后,大部分人向西北迁徙了,称为大月氏,还有少部分人进入了祁连山,成为小月氏。

    汉朝当然要联合人多的大月氏,但想联络他们必须经过匈奴控制的地盘,路途遥远,异常凶险,所派之人要有胆有识有忠心,还要有个好身体。挑来选去,刘彻看中了身边的郎官张骞。此人沉稳内敛,常年跟随刘彻十分可靠,而且身体素质非常好,就是他了!

    公元前139年,张骞率领100多人和一个匈奴向导从长安出发,进入了河西走廊。尽管他们日夜兼程,小心行进,还是很不幸的被匈奴抓住了。其实这也在意料志之中,因为自从月氏国迁走后,这一地区已经完全被匈奴人控制,不碰上匈奴的可能性很小。

    此时的匈奴单于是老上单于之子军臣单于。军臣问张骞干嘛来了,张骞不卑不亢也很实在,说想借道去月氏国。军臣听罢笑出了声,问张骞:“月氏在我北边(史记和汉书的原话,我感觉应该是西北),汉月通使,怎么能不经我允许就穿越我的地盘呢?如果匈奴人想穿过汉朝去南越国,你们会放行吗?”言外之意,咱们是敌对关系,想借道联络我的敌人,别做梦了。

    不过军臣单于不像他爹那么凶残,他很欣赏张骞的胆识,所以没动杀心,只是扣留了这一行人。为了匈奴化张骞,军臣还给他娶了匈奴老婆,也算是对张骞不错。

    张骞在匈奴一呆就是10年,这期间匈奴人对他极尽拉拢诱惑,但他从未动摇出使月氏的决心,持节不失。

    我们在很多古诗词中常看到“持节”一词,解释一下:“节”的本意是竹节,后用来作为使者出使外国所持的信物,是身份使命的象征,也是通行证。汉朝的“节”由八尺(约1.8米)长的竹子制成,上半部分系有红色牦牛尾毛。据说张骞在匈奴10年,一直留着这根竹竿,不忘使命,不失汉人气节。

    那么张骞要怎样完成他的使命呢?我们下期再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姐说汉朝-16 持节不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rt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