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时间是你的朋友,而时机不是
二、你并不比别人强多少
三、为什么根据排队来分配产品的国家很穷
四、只有永恒的利益
五、敬畏与诚信
六、对起步时的自己宽容一些
七、乔布斯性格最佳注解
一、时间是你的朋友,而时机不是
一粒细沙:
我发现人生很多时候,回头看才发现,真正决定性的节点其实有可能只是一个瞬间,或者一件小事,甚至有点儿像是一个意外。想问樊登老师,难道人生是由这些无法预测的事情组成的吗?我该如何做才能在决定性节点到来的时候,能够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且慎重地做出决定?
樊登:
那些看似意外的发生,实际上可能是你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瞬间。但其实意外的发生,是大量因果关系结合而产生的结果,前期的铺垫如果有任何一个地方产生了变化,结果,前期的铺垫如果有任何一个地方产生了变化,结果也会完全不一样。
中国古人对这件事儿已经研究的非常透彻,《礼记·中庸》里就说:“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释义:君子安心的处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小人却是冒险去妄求非份的利益。
当你不断追问如何去抓住每个瞬间的时候,你可能会有点危险,可能在走向“行险以侥幸”的方向。作为一个君子,最重要的是生活坦坦荡荡,每日精进,不断努力,把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努力地活在每一个瞬间。到那时你就会发现,不是机遇青睐了你,而是非你莫属。
所以,抓住了机遇,不要觉得侥幸;没有抓住,也不要觉得懊悔。所有发生的事儿都是一条单行线,没有什么好纠结的,做好当下自己的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樊登《问答:如何抓住关键性机遇?》
风险投资届有个现象:投的几十家公司里,带来回报最大的一家公司,占了全部回报的90%,剩下的公司加起来占了10%。但这还没完,把那家最成功的公司拿掉以后的回报计算,结果发现,在剩下的这些公司里,回报最大的那家公司,还是占整个回报的90%。所以,对于风险投资来讲,怕的不是投错了公司亏钱,而是错过了好公司 。英文里有个词组叫fear of miss out,缩写是FOMO。意思就是“恐惧错过”。说白了就是,宁肯错投一千,也不能放过一个。因为你放过的那个,很可能就是决定你投资成败的那家公司。——张潇雨《苹果 | 风险投资的历史与哲学》
美国股市也有个类似现象:时间是你的朋友,而时机不是,也就是说耐心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在过去45年,美国股市的回报大约是7%(略低于8%的整体历史平均值)。但是,如果你错过了股市增长最快的25天,你的投资回报少了一半,只有3.5%,这样45年下来,你的财富积累会少掉80%。至于那25天什么时候来,没有人会知道,聪明的投资人,永远在股市上投资,而不是试图投机挑选最低点和最高点。——吴军《第163封信丨运气的重要性》
现代人总结的风险投资和股市投资原则,与中国古人总结的“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是相通的,都是不提倡赌徒心理。
二、你并不比别人强多少
在决策科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基础比率(base rate) 。所谓基础比率,就是以前的人,做同样的事,做到的平均水平。而且卡尼曼知道,预测未来最好的参考指标,就是基础比率。
基础比率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预测工具。说白了就是你并不比别人强多少。如果别人做这件事需要那么长时间,基本上你也需要那么长时间。如果别人做这件事失败了,那么你做这件事最有可能出现的结局也是失败。
你认为你了不起,其实别人在做这件事之前也认为自己了不起。你并不特殊。
……
当我们在预测未来的时候,首先要想到自己并不比别人更特殊,基础比率是最好的参考资料。
如果你不想听从基础比率,那么你就得拿出非常特殊的理由,而且这些理由必须是切实存在的和别人的不同之处。
——万维钢《日课180|用别人预测自己》
这一节观点可以做为上一节樊登观点的注解:你并不比别人强多少,所以赌徒心理、侥幸心理是站不住脚的,赌徒不就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运气好吗?
三、为什么根据排队来分配产品的国家很穷
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有一个词叫“短缺经济”。讲的就是,在那个社会什么东西都不够。所谓“什么东西都不够”,它实际上指的是人们必须采用价格以外的方式去竞争。
比方说在苏联,人们就非常习惯排队。那个时候,每个人上街口袋里面都放一个网兜,一看到有人排队,你就先加入他们的队伍,至于他们排什么队你不用管,排上了,只要得到了,那就是好的。时间不值钱,那些你排队能够分配到的商品才值钱,那叫短缺经济。
所以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为什么那些产品根据排队来分配的国家很穷,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因为每一个人排队所耗散的资源对其他人没有用。人们都很忙,人们每天为了争取到一点物资所花的时间都很多,但整个社会是低效的,因为他们排队所耗费的资源不能让社会其他人得益。
——薛兆丰《第043讲丨何谓短缺和过剩》
四、只有永恒的利益
成年人对事对人的判断,不应该是友谊或者交情,而是利益。
你如果想要维护和谁的友谊,最好的办法是维护好他的利益,跟他一起赚钱,而不是去搜刮他,盘剥他。
当你开始伤害一个人,就不要拿他当朋友了,不然你就会缩手缩脚。
……
对领导要警惕,这是不可以狎近和欺负的。
……
你对管理自己的情绪、观察别人的情绪不屑一顾,认为这是没本事的人才应该做的事情,那你误判形势的时候,恐怕就会很可怜了。
年轻时也是性情中人,不屑于那些套路的事,不惜为此放弃明摆着的机会。然而时间会告诉你,世上没有回头路,过了这个村就没了那个店。
英国上世纪外相哈默斯顿说:“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成为了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我们称之为“敌友定律”。
那么,如何理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义”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利”,比如民族大义代表的是民族利益,国家大义代表的是国家利益,君子喻于义,就是为了义也就是大利(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可以放弃一己小利。君子心怀的是共同体(公司、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种族)的利益,而小人只关心个人利益。
五、敬畏与诚信
金文的 诚,是言字旁 加上一个“成” ,而“成”的原意是一把大斧子下面有一个点,意思是在武力威胁下完成了目标,“成”加上“言论”表示停战讲和。诚的原意告诉我们,条约是靠武力达成的。
金文的 信,是在巫师的神圣器皿面前发誓,达成与他人的承诺、合作。也就是说,空口无凭,神鬼作证。如若违约,神鬼惩罚、天打五雷轰。
所有不诚信的人都是没有敬畏的人。
要么敬畏天地良心,要么敬畏法律。没有敬畏,就没有诚信。
——蒲寅《【信】没有畏惧 就没有诚信》
六、对起步时的自己宽容一些
很多时候,不合理的评价标准会让我们承受不必要的压力。
比如,不论你的年龄有多大,只要在某一方面是个初学者,其实就是和蹒跚学步的孩子差不多。
但是越上年纪,我们越容易觉得,要对自己的要求高一些,再高一些。因为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我们已经能够在很多事情上做得很好了。
但是我们忘了,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好,就是因为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了。
而对于刚接触的事物来说,我们做不好简直就是必须的。所以如果你能包容一个做不好的孩子,也别忘了对起步时的自己宽容一些。
——李笑来《问答02 | 对起步时的自己宽容一些》
七、乔布斯性格最佳注解
最后讲一个,有点让人唏嘘的故事。当我在《成为乔布斯》这本书里读到这个故事之后,我才觉得自己真正有点理解乔布斯了。
这件事大概发生在2008年年底,是乔布斯职业生涯的很晚期了。他当时给《成为乔布斯》的作者施兰德打了一个电话,通知了他一件很重要的事。
这里有一个背景是,在2008年春天的时候施兰德想写一本书,作为他记者生涯的收官之作。施兰德想采访个人电脑行业里最重要的几个人,描绘一下整个时代的图景,以及这些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他告诉了乔布斯这个想法,结果他非常愿意,还提议说,只用采访四个人就好:比尔·盖茨、安迪·格鲁夫(我们之前讲过的英特尔的CEO)、迈克尔·戴尔(就是戴尔电脑的创始人,也是电脑业一时的风云人物,开创了直销模式),还有他自己。
甚至乔布斯还自告奋勇说,可以由他来牵头把四个人聚在一起,做一次深入的对话。他说,他们四个人互相都很熟悉,知道彼此的优点弱点,在采访中肯定会相互交锋,一定很好看。这对于施兰德来说绝对是梦寐以求啊。于是马上就去联系了另外三个人,结果大家一听乔布斯参加,就都立刻答应了。
图为布伦特·施兰德、比尔·盖茨与史蒂夫·乔布斯要知道这四个人应该是世界科技史上最重要的几个企业家了,凑在一起是多么不容易。他们来来回回商量时间,最后把采访定在了2008年的12月。施兰德也为这个访谈准备了半年时间,但是就在采访前的不到一周,乔布斯的电话来了,就是故事开头的那个电话。乔布斯说,他没法参加了。
原来,这时候其实乔布斯的癌症已经复发并转移到肝上了。他和施兰德说:“我现在瘦得不行,狂吃东西但是体重仍然一直下降。没人想看到我现在的样子,我连下个月每年固定公布新品的苹果大会都参加不了了……”
他又说:“这个消息,我还没告诉董事会,连蒂姆·库克都还没有说。但是我马上要去休病假了。我给你打电话就是想亲自告诉你,虽然我很想参加这次访谈,但是我力不从心了。当然,请你不要把我的病情告诉任何人。”
施兰德虽然特别遗憾,但是也非常理解。于是他问:“那我该怎么跟盖茨、戴尔还有安迪·格鲁夫解释这件事呢?怎么解释你在访谈前最后一刻突然反悔了呢?尤其是当初是你提议找来这几个人一起聊啊。他们也是因为你才来的。那我能不能说,你身体不太舒服么?其他的什么都不说,只说你最近身体不太好。”
乔布斯在电话的那头停顿了几秒钟,然后说:“你就告诉他们我是个混蛋吧。可能他们心里就是这么想的,你就帮他们说出来吧。”
这个故事,可能是乔布斯性格的最佳注解。他的确是一个性格上有很多缺陷的人:自大、粗鲁、无礼......但他从来不是一个冷血的人,他会主动帮朋友完成采访,会亲自打电话为了不能赴约而道歉;而且他也知道外人是怎么看待他的。然而,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苹果公司和他的产品。
——张潇雨《苹果 | 性格乔布斯(3/10)》
思学集:时间是你的朋友,而时机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