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旅游规划的落地时代?
不管本文对旅游规划落地性的探讨结果如何,所剖析出来规划落地受到的影响因素如何复杂,业内对旅游规划落地性的要求都将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其利益相关者中的设计方、投资方及政府方,都将会受到种种来自不同方面且程度不一的关于规划落地性的压力。那么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相关旅游规划落地的各种行业现象会如何变化?旅游规划所涉及的各方又应如何面对?笔者尝试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展望。
笔者认为,随着落地性的思考越来越成熟,各方各面百家争鸣,我们首先能展望的或者说业内最应该先行推动的,是统一业界对旅游规划落地的认知,包括落地完成的判定、落地的不同程度等等,并有可能从国家的层面,对落地进行法律法规层面上的规范。如此一来,才能减少旅游规划中各方因对落地性不同的认知而导致的非必要矛盾。
此外,由于落地性要求的提高,那么相应的规划中对各方专业水平的要求,也会相应地提高。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对规划中甲乙双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对未来客群的要求,尤其是在如今旅游开发并不仅仅是取悦客群的大背景下(如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旅游开发、学分化的研学旅行等)。就拿游客这一传统客群来说,随着大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细分不断增强,要想在旅游中得到更为深度的体验,游客自身也必须了解其内在规则。就好比玩电子游戏,如果鼠标键盘操作得不好,游戏自然也玩得不舒服,游戏体验自然就不好了。
再有就是旅游规划过程中各方的“博弈”,可能会有两种方向不同的变化。基于上述两点成为现实,笔者认为大部分规划中甲乙双方关于落地的“博弈”会趋于简单化。道理很简单,大家都在一个频道上,且强调规划真实的落地,那么大家心都是齐的,就不会有那么多主观层面上的冲突矛盾。而若是反之,对规划落地的认知得不到统一及法律法规方面的保障,先不说专业水平是否会变化,在竞争的机制的推动之下,大家肯定都会推出自己差别于他人的见解,进而产生冲突或使原有的冲突加剧。从这个角度来说,旅游规划各方的“博弈”会趋于复杂化。
最后,基于上篇笔者对“旅游规划落地实质上是一种各方接受状态的平衡”的假设,那么旅游规划设计方的角色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一来设计方需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素养以确保规划从技术层面能够落地;二来设计方需要“教授”甲方旅游规划相关认知,提高其对旅游规划的理解,帮助其完善旅游规划落地的实力;三来设计方需要以“公益”的心态,引导各类客群提高旅游方面的认知(与疫情后电商倡导我们购买湖北的产品逻辑相似),进而从共赢的角度切实提升旅游项目的可体验性,保证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及其价值的充分利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