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真人秀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已经完满收官,这档亲子类节目别出心裁的把明星妈妈与素人妈妈聚集在一起,通过她们在年龄、职业、性格、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不同角度诠释出妈妈这一角色的多面性。
其中作为素人妈妈之一的王潇,无论在外貌、能力还是在教育孩子方面都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趁早”品牌的CEO ,王潇不仅是一位女性创业者,还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同时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 先尊重孩子,然后再鼓励她勇敢迈出第一步
在第一期节目里,除了叶一茜母子被安排在一个海岛做任务以外,其他五组家庭全在一个集装箱车库完成各自的任务,而没有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的家庭则会被滞留车库。
王潇和女儿问问抽到的任务是要在一个人工泥潭里找到一把钥匙。
比赛铃声一响,王潇二话不说就光脚踏进泥潭,开始用双手在泥巴里努力摸索,而女儿问问因担心泥巴会弄脏自己的裙子,所以拒绝加入。
面对问问的不合作,王潇没有责备女儿,而是一边自己努力的找,一边鼓励女儿:“我们是一个团队,现在妈妈需要你的帮助,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最终,在王潇的不断鼓励之下,问问勇敢的跨进泥潭帮忙找钥匙,即便因为跌倒弄脏了心爱的裙子,还是坚持了下来,直到完成任务。
点评: 当孩子产生排斥或胆怯的情绪时,一味的的批评或嘲笑只会让他们更加退缩。
这时如果先尊重孩子的脆弱,进而通过鼓励和表达我们对他们的需要,会更容易让孩子勇敢迈出第一步。
2. 活出自己,给孩子做榜样
有一期七宝(何洁的儿子)和问问在阳台上的一番聊天,让无数观众红了眼眶。
原来,当七宝说妈妈总是忙、很少陪伴自己时,问问说:“我妈妈也是这样,每天都上班,只有阿姨陪着我”。
两张落寞的小脸,两个孤单的小身影,顿时让屏幕前的观众也为之心疼。
看到这段录像的王潇虽然心疼女儿,但她仍然坚定现在的选择,因为她说,我特别害怕女儿长大后,我会跟她说:“妈妈当年为了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希望问问能看到我成长为我自己,然后给她树立一个榜样。
点评: 其实无论是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我们都要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不断的学习、成长,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就如台湾心灵作家黄淑文所说的那样,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给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他们所看见的人。
3. 让孩子经历挫折,但同时给她希望
有一期节目组要求妈妈们化妆成不同的造型,去探寻孩子内心的愿望。
化妆成海盗的王潇,不仅没让问问认出自己,还吓得问问哇哇大哭。
见女儿因为害怕不敢向前,王潇觉得自己不能再继续扮酷吓唬女儿了,而是必须让她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于是,她一边态度温和下来,一边告诉问问只要回答一个问题,就可以去找妈妈了。
最终,问问完成了测试,并带领着混血双胞胎弟弟去找各自的妈妈。
点评: 我们总喜欢让孩子在挫折中学会勇敢、担当、爱、耐心等等品质,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心理承受的能力,忘记了比起我们的期望,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安全才是更重要的。
所以,一味的追求让孩子自己去战胜恐惧和焦虑、去独自面对问题,不仅高估了孩子在他们这个年纪的能力,而且本身就是一件伤害孩子身心的做法。
锻炼孩子的挫折商固然重要,但适当的指点与激励更能帮助孩子成长。
4. 赢很好,但更要学会怎样承受输
有一期分组任务中,七宝、问问和小螺丝一起前往科技馆接受知识问答挑战,最后输给了挑战组的孩子。
没想到,问问转而安慰王潇:“每天都会有一个任务,有时候也会赢的,不用担心”。
听完女儿的这番话,王潇感到特别欣慰,她说:“在获得赢的这个道路上,要经历很多的输,你怎么承受输,才是人生的真谛”。
点评: 从一出生,我们的孩子就身处一个竞争比较的世界,从吃穿用度到学业成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被用来比较。
但是,太过注重输赢的结果,往往让孩子过早的失去了享受努力过程的喜悦,进而因为胜负欲太强而变得敏感自卑。
人生漫漫,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总会先经历各种各样的输,只有放下内心的执拗,我们才能享受到输赢背后的乐趣与意义。
所以,引导孩子平常心对待比赛、努力享受过程,才会让他们在不断成长中获得自信与成就感。
5. 分析选择背后的结果,然后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在金蛇洞里捡积分卡片的任务中,问问一开始很害怕,甚至决定放弃任务,王潇告诉女儿,只有完成任务,晚上才会有住的地方,否则可能晚上就没地方去。
问问思考了一会儿,决定接受任务,在王潇的鼓励下,问问单枪匹马、独自上阵,最终完成的又快又好。
评价: 在这里王潇没有盲目的鼓励女儿:“你要怎样怎样,或者必须怎么做……”而是在把每一个选择项会导致的结果分析给她听后,再让孩子自己选择。
这一做法不仅让女儿对选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更激励着她勇敢的去挑战自己。
结束语
王潇说:“母爱是没有章法也不能比较的,所有的育儿理念之间也没有孰优孰劣,我们只能自己的孩子,自己去了解、去教育、去引导他们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
的确,我们总期望找到一套成功的教育方法,然后按照步骤一步一步把孩子培养成自己希望的样子,却忽略了每个孩子独有的特质,背弃了生养孩子最初的愿景。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而自己只是偶尔扮演一下引路人的角色,或许我们的亲子关系才不会总是充满剑拔弩张,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的快乐成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