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咖啡的种植版图基本确定,20世纪到现在,是咖啡加工技术不断进步和商业版图扩展的历史。期间有人总结为三次浪潮。
第一次咖啡浪潮是1940年-1960年,以咖啡速食化为特征。在二战时期,美国将咖啡作为士兵的配给品,此时的咖啡为了保证战场的实用性以及大批量的生产能力,都是速溶咖啡。其实速溶咖啡是由法国作家Alphonse Allais(阿尔冯斯·阿莱)于1881年发明的,但是当时技术不够先进,也没有产业化。1899年,日本化学家加藤佐取与美国化学家合作,利用真空干燥技术制作出了速溶咖啡。1906年美国乔治·华盛顿获得速溶咖啡的生产方法专利,制作了Red E Coffee速溶咖啡。但是真正的速溶咖啡浪潮由雀巢掀起,该公司利用喷雾干法大量制造速溶咖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军需品提供给美国陆军,平均每人每年15公斤配给量。战后雀巢等速溶咖啡公司快速攻占了美国市场。
第二次咖啡浪潮是1966年-2000年,以重度烘焙阿拉比卡豆为特征。1966年艾佛瑞•毕特(Alfred Peet)在旧金山开店推广新鲜深度烘焙的咖啡豆,使美国人重新认识了咖啡的香醇。星巴克成为了第二次咖啡浪潮的代名词,大家去星巴克喝咖啡会觉得咖啡味道很重,这是重度烘焙豆子的特色。
第三次咖啡浪潮是2003年至今,是精品咖啡浪潮。1998年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烘焙和冲煮是咖啡好坏的决定性要素,而随着杯测次数的增多,人们发现咖啡生豆的质量好坏,严重影响到了咖啡味道的好坏。首先对这个现象作出反应的是知识分子咖啡创始人达格-泽尔(Doug Zell)及杰夫-娃兹。两人开始向上游咖啡豆产区探索,更加注重咖啡地域风味的不同,避重焙就轻焙,重视低污染处理方法,滤泡咖啡成为主流,产地直送烘焙场,科学诠释咖啡风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