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跟着张文质写作教育行走青年教师成长课堂
对孩子的真爱当是这样——忆四大教育名家的“爱”

对孩子的真爱当是这样——忆四大教育名家的“爱”

作者: 七乡师者 | 来源:发表于2022-05-26 17:32 被阅读0次

作为父母、教师,你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吗?我们陷进了一个怎样的“错爱”之中?

第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

他多次说过: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每一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

既然是“完整的世界”,自然包括孩子的弱点、缺点,对这些弱点和缺点,教育者要予以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和教育。

允许并理解孩子有弱点和缺点是每一位教育者必须明确的,否则我们就会用“十全十美”的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于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也不应该、那也不应该。

其结果是,要么孩子听话的什么主见都没有,要么孩子逆反得让你无从管教。

第二,张文质老师:爱孩子就是爱他的全部

“你一定要记住,你爱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他的表现。无论他表现好还是表现不好,他都是你的孩子”。

每一位老师都应该问问自己:如果孩子乖、听话、温顺就爱他,那么若他不乖、不听话、不温顺,还爱不爱他?我爱的是这个孩子本身,还是他的表现呢?

其实我们作为父母、教育者,很多时候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或成绩或外貌或听话和乖巧。而这样的孩子又有多少呢?

教育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在于教好了优秀生,而在于我们给占绝大部分的需要帮助的后进生多少有用的东西,让他们将来能在社会上做个有用的人。

昆明丑小鸭中学的创办人詹大年在他的招聘教师启事中,列出的第一个条件是:爱学生,无条件,因为我们的学生还在走在成为天使的路上!

既然孩子还是孩子,既然孩子还走在天使的路上,既然孩子还需要成长,那必然就有许多的问题,必然表现不完美。

必然的东西是值得我们理解并积极?有效做好引导工作。

第三,李镇西老师:纯净的爱

我们爱的是孩子的本身,而不是他的表现,也不是他的成绩,更不是他将来的地位。

我们常常因为孩子的表现不好而给他“界定”,给他贴“标签”。殊不知,一个人的成长就是那么的奇怪和微妙,你认为他是什么样子的,他就会长成你所说的样子。

你说他行,慢慢地他就行了,不行也行;你说他不行,慢慢地他就不行了,行也不行。

我们作为成年人,遇到过不少的成长环境,不少的引领你成长的人,回望自己曾经历经过的点点滴滴,是不是这样的呢?

因为孩子成绩好才爱,那更不是爱,而是功利;爱他将来的社会地位,更不是教育应有的纯净的爱。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爱,包括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于纪律约束。这是教育的常识。

第四,陶行知:“人成长的众多可能”

陶行知曾告诫教育者不要歧视表现不好、成绩糟糕的学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瓦特、牛顿和爱迪生,而是告诉我们:我们的无限关爱、接纳与引导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无限的生机。有了这个生机不一定就成功,但没有这个生机孩子就更谈不上成功。

一个人的成长,关键遇到生命中重要的他人,而遇到这个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让我不禁想到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100种语言》,以及“一百种语言”下的《教育的100种可能》。

人的世界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人的成长是一个慢慢历经岁月洗刷的过程,人的一生便是在坎坎坷坷中跌倒了再爬起来、爬起来又跌倒,让我们都充满一些关爱,让孩子们在我们的生命润泽和关爱中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孩子的真爱当是这样——忆四大教育名家的“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hu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