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这句话自从孔子解《周易》以后就有了,它是系辞中的一段文字,之后也被各种理解和运用!
不过这里的“德”并不是美德的意思而已,更谈不上为传统美德,所以不要误会,可见孔夫子的思维依然是靠近古道学的,这与老子相似,只是运用于实际的时候,再具体行为上有分歧而已!
咱们经常说的“缺德”就是最原始的理解,就是再说一个人的所具有的能力不足以让他有好报!无论是一个人的品格不好,还是专业技能的不足,这些情况都叫做缺德!
所以我有时候会说,世上的人多数都缺德,不论是什么地位的人都一样!
当然了,缺德也不是固定的表达,也同样是相对于某一立场的说法,如果一个人有自知之明,能把自己的能力合理的与志向整合,那么这个人就是有德!
有德之人代表着有道,就是那些懂的事物规律的人,因为道为体,德为用,其实是本一的东西!
但是人类社会中的成就不单单只需要本身的德性,还受到外界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人文环境,以及物质条件等等自身以外的东西!
但是,不论怎么样,成就事业的基础都在于本身所具有的软实力,它是行动的出发点,是一个人整合、运用条件因素的主动权的所有者,是一个事件发展的主导之人!
就如这句话一样,充分说明了“德”不足带来的危害,所以一定要在一生中不断学习,精进自己的综合能力,除非你不打算成就红尘俗世中的名利事业,那倒是也无可厚非!不过有几人能做到,了了无几啊!
再说一样当今的社会问题,我们经常会听到教育孩子说:“不能学坏了!”可是所有的大人真的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吗?我对这一点是持怀疑态度的,很多人并没有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的,所以人的一生中能有个好的师父是幸运的!
品德必须与智慧相提并论,否则你的美德不带有道理,那么又算的了什么美德?那样的美德对别人或者自己又能有什么好处?如果没有,那么那又是什么“德”?
所以我对于传统留下来的社会风气感觉到可悲,经典的误解已经彻底改变了整个习俗,所以有了好人不长命的说法,好人为什么不长命呢?因为你是烂好人,是不懂道理“好人”!
最可笑的是现代人以是为非成了习惯了,成了理所当然的道理了。
而且我并不认为有德就一定有好命,因为世界上有太多的小人当道,太多的怀才不遇,毕竟世界上的蛋糕仅有这些,优质的岗位只有这些,所以有时候还得看得开些,否则也是于事无补而已!
你看看这句话就好了,人家只说了德不配位不好,那是在已经在位了的情况下而德不能撑起位置的害处!所以机会是需要的,公正是需要维护的,只有如此的大环境中,社会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对得起精神文明建设几个大字,才能对得起人类自诩为高等动物的初衷,也只有如此才是合道的,否则时代必将被颠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