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文人的骨气

作者: 江雪阁 | 来源:发表于2019-10-05 13:37 被阅读0次

史官记录君主之事,据以实录,不肯伪饰,可是有时候君主或权臣做了遗臭万年的事,不肯载入史册,就要借助史官的笔进行掩饰,作为端着皇帝饭碗的史官就为难了,是据实记录,还是隐语记录,或者伪造记录?这考验着知识分子的良知。

《史记》中对坚守良知的史官留下了重重一笔。齐国的权臣崔杼,因为国君齐庄公私通他的老婆,他和宦官联合设计,装病不上朝,趁庄公来他家探病之际,用漂亮老婆把他引入后院,关门打狗,杀掉了国君。

崔杼联合重臣立庄公之弟杵臼为君,是为景公。齐国的太史公记录这件事,书日:“崔杼弑庄公”,崔杼看到了让他修改,太史公坚决不改,崔杼毫不犹豫杀了他。

太史公是家族职业,哥哥死了,弟弟继位太史公,崔杼让他重新改写,结果弟弟仍然记录:“崔杼弑庄公。”崔杼气极,又把他杀了。他心想,杀了两个哥哥了,第三位少弟应该怕了,他不信这条记录改不过来。

小弟接位当太史公,崔杼问他,“怕死吗?”他说:“怕”,“怕就好好地写实录,如果写不好,你两哥哥的下场,就是你的下场。”他点点头。他拿起笔写下:“崔杼弑庄公”然后静静地坐等着被杀。崔杼看到杀了两个史官都改变不了记录,再杀下去齐国将没有只官了,叹了口气,只得作罢。

我读到这一段,非常敬佩古代文人的骨气。可是大多数文人在面对死亡还是改写的选择中,却不会那么坚持,不然怎么会发生宋太祖实录、宋太宗实录的不断改动呢?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历史记录又有多少没有经过修改过的实录呢?

写文章的人即使没有面对生死考验,仅仅是考虑到发表,就会反复修改选择正确的写文的角度,不能有敏感词,不能碰敏感话题,不能涉及相关领域。尽量写风花雪月,家长里短,吃喝拉撒。黄叶翻飞寒意新,气温下降秋风起。独坐书房读史记,文人骨气岁月稀。

相关文章

  • 《史记》文人的骨气

    史官记录君主之事,据以实录,不肯伪饰,可是有时候君主或权臣做了遗臭万年的事,不肯载入史册,就要借助史官的笔进行掩饰...

  • #文人的骨气#

    第四章/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

  • 做有骨气的文人

    “ 中国没有鲁迅,这个国家骨头要软得多。”正如古人所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所谓大丈夫也”。鲁迅就是...

  • 文人的骨气与节烈

    前一久,有同事给我讲了一个趣闻。他说,对面小区的一个安B,在年终总结报告中,如此写道:“在这的一年里,我要起好步,...

  • 为什么文人聚一起总不容易成事?

    中国文人是一个很奇特的存在。说到文人,一般是用两个非常有分量的词来形容:才华和骨气。才华和骨气对一个文人来说很重要...

  • 庐山,为什么被称为文人的天地,让苏轼、陶渊明、李白、甚至佛道教两

    庐山,因文人的聚集、记载而让其余文人纷至沓来。 据史记载,中国早期最伟大的文人之一“司马迁”南登庐山后记于《史记》...

  • 文人风骨气节长存

    随着人教版教材插画事件演变和浮出,有这样一位老师为中小学教材纠错14年,状告过教育部和出版社,22次官司却一次都没...

  • 学会写作 朱光潜:咬文嚼字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

  • 宋玉的骨气

    “宋玉,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这是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一句台词,给宋玉定了性:屈原的学生,没骨气。 宋玉其人...

  • 傲气与傲骨

    文人的骨气,是灵魂的骨头。一个人必先有灵魂,然后才可能有骨气。那些令人敬慕的文化大师们,已经远去。那时的他们,有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文人的骨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we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