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是白茶(六)

作者: 耕而陶_茶 | 来源:发表于2018-08-03 07:38 被阅读32次
    大道至简是白茶(六)

      “永嘉县东三百里”的概念应按照隋唐时永嘉县治所在地为起点,以驿路往东计算距离。 因在古籍中难以直接找到这个表述所代表的具体位置 ,现根据方志记载进行合理性推测。按 《弘治温州府志》:“永嘉县,东(北)至乐清县界五十五里馆头,自界至(乐清)县六十五里 ,共一百二十里”,“雁荡山,去县东九十里 ”,则明代时永嘉县治至雁荡山的距离为210里。如根据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计算的话 ,则隋唐时将明显大于这个距离。换个角度计算,按《弘治温州府志》:“雁荡山灵岩寺,去县(东)一百二十里,在山门乡雁(荡)山东外谷。”按 《永乐乐清县志》:“明因寺,去县东一百六十里,在山门乡雁山东外谷温岭下”,则明代时其距离合计为240--280里 。雁荡山以百岗尖主峰为中心 ,东起羊角洞,与温岭县相连;南至芙蓉镇,襟带清江;西极锯板岩(界牌岭),与永嘉县邻界;北达六坪山,与黄岩市接壤。按《广雁荡山志》引《施志》:“雁山东西横跨60里,南北横跨45里,周围180里;本山合外境东西100里,南北100里,周围420里。”所以,雁荡山符合《图经》所指“县东三百里”的范围。

      《弘治温州府志》:“温州府疆域里至,(东)北至温岭三百三十里为台州府黄岩县”,可为佐证。据北宋前期官修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卷八六七《饮食部第二十五茗》载:“《永嘉图经》曰县东有白茶山。”此处虽未提到“三百里”,而只写“县东”,亦为本文论点提供了重要佐证。至于具体在哪片茶山(茶园),很难断定,但大龙湫背、雁湖岗、碧霄峰古茶园从里程与产茶历史上较为接近。

    大道至简是白茶(六)

      雁荡山产茶史料。雁山茶(今称雁荡毛峰)始于晋唐,闻于宋,传于明清,传承了千年的历史。隆庆 《乐清县志》:“乐成(今乐清)产茶始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距今已有1600多年,是温州地区最早产茶地 。《唐书食货志》已有乐成产茶记载 。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引清人劳大舆《瓯江逸志》中引中唐卢仝《茶经》云:天台瀑布水、瓯水味薄,惟雁宕山水为佳,此山茶亦为第一。北宋诗人梅尧臣 (1002-1060)《颖公遗碧霄峰茗》:“到山春已晚,何更有新茶。峰顶应多雨,天寒始发芽。采时林狖静,蒸处石泉嘉。持作衣裳馥,分来五柳家。”这是雁荡山最早的茶诗,说明北宋初期雁荡山碧霄峰等多处山顶 已种植茶叶。明代乐清学者朱谏《寄茶与万学使》:“雁顶新茶味更清,仙人摘下白云英。直须七碗通灵后,习习清风两腋生。”;清人蔡家挺的《龙湫背采茶》:“野人导我上峰巅,已讶栽茶定有仙 。白云满袖香先异 ,绿雪盈筐色可怜”;《雁宕山茶歌》:“山中说茶亦如此,灵异石上仙人株,何不见雁山顶上开白花,此乃是清虚不坏黄金芽”… 这 些诗文主要说明雁荡山顶茶树(群体种)的奇异品质,诗句中的“嫩白”、“白云茶 ”、“绿雪 ”、“白花 ”、等都是对雁荡茶具有“白”茶特征的反映 。 

    大道至简是白茶(六)

      明代朱谏《雁山志》称:“浙东多茶品,而雁山者称最 。每春采摘茶芽进贡,一枪一旗而白色者 ,名日明茶,谷雨日采者名日雨茶,此上品也。”清代劳大舆《瓯江逸志》:“浙东多茶品,雁山者称第一,每岁谷雨前三日,采摘茶芽进贡。一枪二旗而白毛者,名曰明茶。谷雨日采者名雨茶。”又曰:“雁山五珍之龙湫茶即明茶”,《瓯江逸志》内容与《朱志》基本相同,已详细地指出了龙湫白云茶的采摘时间、采摘标准、品种与工艺特性(白色 、白毛)等 。

      有的朋友可能要问了,耕而陶,净说别人的观点了,你对这三种观点是怎么看的呢?坦率的讲,我是赞同黄向永先生观点的。为什么呢?我有我的理由。

      首先,黄先生已经用很详实的篇幅论证了“东”不是“西”与“南”的笔误。接着我再补充一个理由,就是大家想一想,陆羽呢,他生活在唐朝,他写书的时候,是离这个《永嘉图经》最近的年代。也就是说他那时候有可能看到原书或最贴近原书时间的文字资料,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陆羽写的书应该是不会有笔误的。咱们退一步说,即使陆羽笔误了,那么大家可以想一下,陆羽身边都是些什么人,有亦师亦友的好朋友诗僧皎然。皎然是什么人,中国茶文化、茶道之祖。有颜真卿,谁不知道楷书四大家“欧柳颜赵”的。还有官居中左拾遗的皇甫冉这样的诗人,李萼这样的名臣。这些人经常跟陆羽在一起品茗叙话。常理下,陆羽的诗经原稿一定会经过这些好朋友观看的,难道这些人也没看出来吗?再退一步说,就算这些人没看或没看出来,那么大家想想,自唐以降一直到清代,历代都有茶学大家出来,像《煎茶水记》的张又新,《采茶录》的温庭筠,《茶录》的蔡襄,《东溪试茶录》的宋子安,《茶谱》的朱权,《煮泉小品》的田艺蘅,《茶疏》的许然明,《茶笺》的闻龙等等吧,尤其田艺蘅,许然明,闻龙都是江浙一带的人,对本省地理应该相当熟悉。作为茶人,他们不可能不研究陆羽的《茶经》,难道都没看出来吗?再退一步,宋、清两朝考据学鼎盛,难道那么多考据大家也没发现陆羽的笔误吗?我觉得从道理上是讲不通的。您说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道至简是白茶(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ge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