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柿子,这个词不知道什么时候流行起来的。在家庭生活中,与其说是软柿子,不如说谁选择了和平。
老林的大儿媳是童养媳。大儿媳姓林,就叫林子吧。林子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成长于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期间,那个年代,稍微知道些历史的中国人都知道,世道艰难。林子的爸爸是一个给猪做阉割手术的江湖人士,身体比较弱,不太能干农活。那个年代,凭出工赚取公分,获得报酬。但是,林子的父亲,身体的因素,时不时的需要请假。记得有一次,林子爸爸身体不舒服,之前又已经请过太多次假了,工友们也就是街坊邻居,你们也知道,农村的街坊邻居其实也都是亲戚,他们就劝他说你晚点出工,休息好了再去。谁知道,那天领导来检查,工友们赶紧把林子爸爸抬到一个隐秘角落藏起来。那个年代,不出工是要被批斗的。年轻一代或许不太知道批斗的可怕。林子的一个叔伯,在收到干部跟他说,晚上你准备一下早一点到队部,参加批斗大会,批斗你。只是这样一句话,那个叔伯就叫齐所有亲戚,就当时告别,全家人看着他缓缓喝下手中的农药。在林子弟弟9岁的时候,林子的爸爸在时不时的批斗,加上本身身体不太好,就去世了。这是后话。
林子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林子的妈妈一个人的公分也不多,不足以养活那么多人,所以就放出话,只要有人养活林子就可以了,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费用。当时,林子的婆婆也是厉害,隔好几个村子,竟然消息那么灵通,就马上走路去到林子家,把林子背了回来。当得知这个消息,林子的姐姐和哥哥,跑出几里地追赶,林子的婆婆当场保证一定把他们的妹妹养得白白胖胖,吃得饱,穿得暖,这在当时是何等的富贵了。两个小孩儿只能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哭着回家。就这样,林子来到了老林家。
原来,老林家有四个儿子,老大比林子大一岁。老林老婆也一直希望有一个女儿,本想着,这么多儿子,一个女儿肯定是个宝了。谁曾想,老林老婆只是想白要一个女娃当儿媳妇,顺便照顾底下的三个弟弟。林子,早上天不亮,就会收到婆婆的连环腿,喊她起床做饭,小孩子总是要睡觉的,就想着赖床,那就会得到一顿暴揍,此后,林子一收到信号就马上起床。结果,在烧火的时候就边烧边睡着了,老林一起床看见,还是冷锅冷灶,又是一顿暴揍,老林要称之为妈的人,也就是林子的祖母,看见总是心疼,来劝架,谁曾想,老林这个暴脾气连妈妈一起打了。除了做这些,小林还要得到弟弟们的拉扯,一言不合,不是扯头发就是扯耳环,林子的一只耳朵直接被拉坏了。
就这样,林子十二岁的时候,老林给了林子和大儿子--棋子,一张桌子,两个碗,一个灶,他们就算成亲,另起炉灶了。
因为如此,老林一直含林子,女儿女儿,或许是因为女儿这个词,或许是因为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古语有云,生儿不及养儿大。林子也一直勤勤恳恳孝顺着老林夫妻俩。
老林的三个儿子也陆续娶亲,后来的几个儿媳妇,可都是要聘金---大洋+现金,以及四件套,小儿媳妇除了四件套,还要沙发等东西。或许是花了钱了,老林可是不敢在这三个儿媳妇面前大声说话,好像大声说话就会把她们吓跑似的。三个儿媳妇说一,他不敢说二。
人,总是要发泄,这里的气不顺,就要去其他地方找补回来。林子,一边要听着老林絮絮叨叨对二儿媳妇和四儿媳妇的不满,一边要看着老林把钱或任何他觉得的好东西拿到其他三个儿子家里。好在,一开始,林子也不奢望能从老林那得到什么,也就是会心一笑,有好吃的喊公公婆婆,逢年过节衣服用的红包这个三件套也不少,虽然不富裕,但也不能怠慢。
端水大师,老林可不是什么端水大师,他的水杯一直都是倾斜的。到了,八十多岁,老林开始轮流吃饭。轮到大儿子家,就姗姗来迟,中午没有一点不着家,晚上没有七点不见人。去哪儿了呢?去给四儿媳妇养鸡养鸭去了。
家人家人,或许就是这样吧。父母不是圣人,也有偏好。父母也是第一次做人,也顾及不到其他,总之,自己无愧于心便好。世间的孝道,尊老爱幼,不问是否得到一样的回馈,只求当下以后无愧于心,做好后人的榜样。软柿子,硬柿子,管他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