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明心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之光
论语心说|里仁篇4.20:過去就完。

论语心说|里仁篇4.20:過去就完。

作者: 李宗奇 | 来源:发表于2020-08-11 18:11 被阅读0次

    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人呐,常被自己的過去所困。困于自己的過去中,又對未来有某种不知名的不安,和焦虑。這种困于過去的情况,我也有;在我身上也发生過。

    可能,也未必是過去发生的某一件事,也可能,是就在几分钟、几秒钟前有過的一丝念头、一丝想法......等。然后,當忆起這些地時候,或者,因為某件事,某一個地方,或者某些人的話、甚至电视里的,影、音视频里的......這過去事,以及可能才不久前地某种想法、念头,就会令你、我感到不安、恐惧,甚至疑惑,羞愤,焦虑,以至于,令己之身体,产生了一种:叫‘過分的盲从与不安’。這種行為方式,就叫做:强迫症,或:焦虑症了。有很多人得了這種“病”,他自己都不知道......但,這是需要我們值得清醒与警惕的

    道理是這樣的。這(既:强迫症、焦虑症)不奇怪,也不新鲜。很多人身上都有,只是有些人明显一些,有些人,则相對轻微一些......但都会有。

    有的人能控制自己,有的人,则控制不了......這是件很恐怖的事情。特别,是我們寫文章的,如果是寫那些不走心的,也就算了。

    如果是走心寫的,就像我现在的這個“題目”叫做:《论语心说》,心説,心説,就是用心在寫,用心寫,也是我写文一贯的原则没人逼我也不為拿這挣钱......所以,纯粹是因為愛写愛写論文因為自己出來結論道理以後自己很开心。是為自己寫,當然,也面向观众......

    道理是這樣的。所以,為甚麽不好好寫。你是為“誰”寫?這很重要。故此,為甚麽不走心呢。道理是這樣的。對我們走心的人來説,别人我不知道,但我就有這種:强迫症。因為你太相信自己内心的聲音的時候,你有時会‘不加分辨’的,去执行它们。這就造成了,對己身体的强迫。

    我以前就是這樣。當然,這和我长期从事寫作的行為有直接的关系,道理是這樣的。我都是聽從自己内心的聲音在寫。所以,很多時候,身体会不自主、不自觉的,聼從于意识的安排,但都是小事儿,譬如,总觉得手洗不干净,或者,要罢一個东西来回来去放很多遍......譬如,关某些柜门儿屋门儿要关三遍或五遍等。這些問題,看似可笑,實際上,都是属:人,被‘心’支配的後果。道理是這樣的。人被心支配,這很好的。

    因為,無論是寫文章,還是做艺术,都得:由‘心’......由心而发方能傑出。但是,我自己作为一個‘這方面’的當事人,我説句公道話,既是:這(既:习惯由心而发的寫作、创作,以及生活......)实在有點兒影响生活了

    我最严重的時候,是:怀疑一切......衣服被人蹭了一下,都要拿纸擦好几遍,生怕沾染了不干净......等。是有些病态了。疑心病加强迫病譲我的生活几乎陷入绝望。虽然,寫作方面兒,自己依然很满意,這也是支撑我,面對绝望地原因之一。這種疑心病,强迫病,其實,归根究底,都源自于:

    我對‘心’,不加分辨的信任,和聼從,而导致的。這是很危险,但,也是双刃剑;因,如果有伟大的作品,那皆是這麽:‘由心而发’,所得来的。

    你對心越信任越無條件的罢自己交给你的作品也会越纯粹越伟大。但,這樣做的副作用,就是生活的‘魔魔怔怔’,与颠三倒四了。所以,要越过這一步,先得,经历這一步。你没经历過那種绝望与疯癫你不会想要改變它。而,你想要改變他,你先要经历他......你没有這個阶段,你就到不了下一個阶段;而,下一個阶段,和“魔怔”(所谓的......)之前,“正常”(皆,所谓的......)是看起来一樣的。但你們,却有着:‘的区别与不同。道理是這樣的。

    我现在是,改正了自己的习惯,雖然,也是从心出发,去寫......但我不再纠结了過去就過去過去就完了

    我现在,已经学会這樣了。不纠结過去也不怕未來......就活着。不要纠结,纠结是甚麽呢,我举個例子,譬如,你锁车;锁完,拉两下车门子,拉不开......然後你上电梯,过一会儿我想:“诶,我车锁好了麽......”這,就叫:纠结。

    我之前,就是這樣。但是,我也因為這種‘疑心’的毛病,强迫我自己做了很多‘安全’的“無用功”,导致,起码在作品方面,是很工整、与规矩的(我認為)。

    道理是這樣的。雖然,可能没甚麽用。疑心病,强迫症,拖延症,等,這些毛病,我可能,都多少具备點兒。但甚麽“改變”(所谓的改變)了我呢。

    也是寫作。我寫作的目的,是因為每次寫完以後我大多能証明出一個新的道理,這種,每天更新(自己的想法、与认识),每天创新、和发现的寫作行為方式,令我很着迷;故,我一有時間,就好好寫,寫完以後,就又拥有了一條新的道理。因為,是我自己‘証’明出來地。所以,我做這件事,总是特别用心。

    這是我的。那,我的:‘愛’,是怎麽拯救我的呢。是因為,我在寫論文的時候,証出了一個:“过犹不及”的道理(出自《論語·先进11.16》)。过犹不及,就是告诉我,説:任何事情都要适度’。這個:‘’,很重要......

    這個:‘度’,就是:禮(既:礼),就是:理性。就像《論語·里仁4.20》所説:“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三年,是一個:“天下之通丧”(出自《論語·阳货17.21》)起码在孔子时期,父母去世,子女都要守孝三年(實際是两年零四五個月左右......叫:“三年”),這叫:‘禮’。

    禮(既:礼)规定,(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這是,叫:由上至下,由高至低,所‘贯彻的一种理性’。子思曰:“先王之制礼也過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出自《禮记·檀弓上》)這是甚麽意思呢,就是説:以‘禮’為標準,過于理性的人呢请你稍微蹲下點兒

    太重感情的人呢請你“跂而及之”“跂”有踮着脚的意思。請你“踮起脚”來,既:稍微‘高’一點。理為情為。儒家,是:居中。

    居中偏高(既:偏理性),這就是孔子儒家的行為標準了

    道理是這樣的。理性规定,父母去世,服孝三年可矣......這是因為,有些人,因太重感情,而放不下。放不下,就像是:我的‘疑心病’。上了电梯還在想哎呀我锁车门了吗......等等這就叫放不下

    同理,三年就是譲你罢這事儿既:父母去世之事放下然后继续前进继续生活的:‘理性区间’。這個理性的区间,以禮來説,也不是越短,越好。父母去世的當天下午,你就已经约朋友喝茶聊天,以及:说是‘谈笑风生’了......

    這,也不太好。太理性了太不重感情了這也是孔儒所反對的

    當然,我上面所舉的例子,是开個玩笑,但,‘佛氏講的就是這種理性

    過去就完。舉個夸张的例子:父母上午安葬完,他下午就去喝茶、聚会了。這種:‘超级理性’(姑且,叫:“超级理性”),就是佛氏所主张和赞成的

    他们(既:佛氏、佛门里)管這称之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先不論,這個:父親,或母親上午安葬完,你下午去喝茶、聚会這樣做在伦理道德方面,成立不成立;但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他确实“治”好了我的:强迫症。以及:疑心病了。

    就是這個:‘愛嘀咕’的毛病,愛强迫的毛病,我(因為這句話而)放弃了。我不嘀咕了我也不强迫了;過去,就完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嘛。车锁了,锁了就锁了......上电梯,就看上电梯的事儿。

    1.

    杯子,放好了就放好了;我該干甚麽,我干甚麽去......可過去,强迫症地我,得摆好几遍(既,已经放好地杯子......)。

    道理是這樣的。所以,因為我透彻领悟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段話,所以,我不再强迫,也不再多想了。但我的文章,我地作品,依然是:由心出发,這一點儿不耽误。道理是一樣的。佛氏講的:過去就完,活在當下瞬间......吃饭吃饭喝水喝水撒尿撒尿睡觉睡觉。不纠结。也不郁闷。這是佛氏的超级理性。我姑且,管這種的(行為方式),叫:“超级理性”罢。

    2.

    道理是一樣地。孔子不赞成:“超级理性”,我們講求:中庸,中道。既:‘禮’(既:办事。道理是不一樣的。所以,关于‘孝’,孔子説:“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出自《論語·里仁4.20》)人啊當然要不断的继续的前进。可是,你父親刚刚去世,我們好比講:你父親刚去世半天你就继续前进,那你(起码在孔子时期......及以後两千多年......)绝對,会被認成,是個:不孝子。這(既:被認成,是‘不孝子’......)在古代很要命。雖然理性上,你或许能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感情上社會還是要求你等一等

    3.

    您太‘高超’了,也不行。不:‘中道’了。所以,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出自《論語·里仁4.20》)其實,就是叫那些:‘高超地高人們’,“受累”“俯而就之”(“俯而就之”出自《禮記·檀弓上》)一下,因為有的人真做不到那麽理性了

    道理是這樣的。而,我之所以,能透彻的领悟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是因為魔魔怔怔的强迫症,和疑心病,已经影响了我的生活。

    在绝望中我救赎了自己過去就完

    《過去就完。》----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六月廿二 于自家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心说|里仁篇4.20:過去就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py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