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以此文,献给我最好的简友:天狼星之楚天牧歌,感谢你对我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你说自己最近正想写涉及轮回题材诗歌,我的这篇文章,为你而写。祝你落笔生辉,满纸风流!
这篇文章讲得是佛教的世界观,佛教思想都是建立在这些基础概念之上的。借助它们,我们也能体验一下佛陀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准备好这次奇妙的体验之旅了吗?
一、万法缘起
万事万物都是因为一定的原因产生的。佛教将“原因”称之为“因缘”,而“因缘”两分,其中“因”是内因,“缘”是外因。
我们结交朋友时说“今日相逢,即是有缘。”就是在说这不是巧合,实际上是有神秘的外因让我们相遇的。
此外,“法”在佛教思想里也是重要的概念,通常是指“世间万物及一切现象”。用哲学术语来看,就是“存在”的意思。
故而,佛陀缓缓开口,对我们吐出第一句教义:万法缘起。
可别小看了这区区四个字,我们能从中推导出不少东西呢。比如哲学和宗教都关注的第一问题: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通过日常的生活经验推理,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水、是火、是四大元素、是不可分的粒子……
基督教、伊斯兰教则持有创世论,认为世界是由唯一的神圣创造出来的,因此神是世界的本源。印度人认为世界是梵天所创,在中国也有盘古开天辟地这样的神话故事。
可是,万法缘起,本源也属于“万法”,所以你说世界来自于某个本源,那么本源来自于何处呢?如此推论,可以无穷前溯。于是可证:世界没有本源,也没有创世神。
佛教认为,就算是佛祖也仅仅只是众生的一员而已,并非创世神。毕竟,梵语中的“佛陀”意思是“觉悟者”,佛与人的区别在于,佛是觉悟的人。
既然我们知道“万法缘起”,即一切事物都是随因缘而起。那么相应的,待到因缘消失了,事物也就随之消失了。在哲学上,这叫做“不能自存”。在佛学上,这叫做“没有自性”。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用佛经的话说就是:法无自性。
佛陀凝眸观世:发觉万物不能自存,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万物都随着因缘的聚散而不断变化生灭的,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于是,他感叹道:万法无常。
不过,既然“万法无常”,“我”也在万物之中,自然可以知道,“我”也是无常的,是有神有灭,不是永恒不变的。佛经曰:“无我”。
这就有点恐怖了,“我”的肉体不能永存不朽是理所当然的,可是灵魂呢?
很可惜,释迦牟尼传教的时候,印度本土的婆罗门教就相信人有灵魂。释迦牟尼声言,无论是内在的灵魂还是其在宇宙中的对应物——梵,我们都找不到它们切实存在的证据。针对这点,佛陀明确的提出了“无我”的概念。
这就有意思了,作为一个宗教,佛教不信仰真神,也不相信灵魂的存在。简直是唯物论打入宗教的间谍呀。
二、业报轮回
可是,既然没有灵魂,何来轮回呢?
我们可以借鉴“DNA”这个概念,生理上的个体已更迭千代,可是基因却存在至今。而且,在漫长的时间里,基因的每一次选择进化的方向和形式都决定了生物现在存在的状态。
轮回就像是我们的“精神DNA”不断存续变化的现象,佛教的大部分宗派都主张“六道轮回”。意为世上的生命一共有六类:天人、人、畜生、恶鬼、阿修罗。生物在这六道中不断流转。
其实,“轮回”与“万法缘起”这一理论是相通的。
众生做的事情,被称为“业”,或者“因”。“业”按照因缘规律而产生的后果叫做“果”,或者“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善因,得善果”这些话都是基于因果报应这一概念的推论。
不过,不同的业是不能相互抵消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却不会出现善恶相抵,无有报应。一个强盗烧杀抢掠,晚年修桥铺路,做出的“业”有善有恶。但一码归一码,杀人受相应的恶报,行善受相应的善报,这是两回事。
关于因果报应,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比喻:欠债。
一个人造了业,早晚要受到相应的果报。如果还没受报,那就是属于欠债的状态,只有受了报了,才算还清债,这个业的力量才能消除,用术语说就是“消业”了。
可是我们要问了:
假如按照唯物主义的说法,没有轮回,一个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那他在临死前做了的业会产生什么果呢?生命都没了,果报去找谁呢?
正是为了解决上面这些问题,佛教才会说,人死了并不代表生命结束,因为他生前做下的业,并没有完全都变成果,也就是没有完全“消业”。业还在,就会产生果,这个生命还得受果报。所以他会轮回为新的生命。这个生命到底是畜生还是人,出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是这个人生前所做的业造成的。
明白了业报轮回的规律,实际上可以说,佛教的基础理论只有一条:就是“万法缘起”。“轮回”说可以算是“万法缘起”的推论:正因为存在不断的因果报应,所以才让生命在轮回中生死相继,往生不止。
缘起轮回,娑婆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