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读史札记与经典解读想法
《道德经》新注(第七十一章)

《道德经》新注(第七十一章)

作者: 沉醉的文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2-22 11:29 被阅读24次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难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有不知的,最好,不知而自已为知,就是病。正因为把病当作病,所以就不病。有道的圣人不病,是因为把病当作病,所以他不病。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知不知”,应解为知道自己不知“道”,“上”,因为知道自己不知“道”,其实是知“道”的,他的行为和言论都是按照“道”的原则去施行的,所以是最好的。“不知知”,应理解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指那些终日被名利所惑的人,或是整天想着如何让民众服从于自己的君主,“病”,是指一切社会病态,都是因为人们不知“道”,不遵“道”而行的后果。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病病”,把不遵“道”而行,造成的社会现象,当作社会动乱的根本问题去解决。“是以不病”,所以就不会有动乱产生。比如,战争是因为君主对他国的领土和财产而产生的,盗贼是因为人们普遍对财货趋之若鹜的结果,圣人是人们争夺美誊的结果,世间各种纷争都是由于各种人的欲望而开始的。所以,要想消除各种战乱和纷争,就必须回到纯朴自然的“道”,因为,“道”中无欲无求,无名无利,无偏无爱,这样战争就可消弥,名利就会化为粪土,各种欲望也不再产生,于是天下就会表现出自然而然的状态。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是指有“道”之君,“不病”是指他不去教育民众分辨是非善恶,高低贵贱,因而民众就会表现出无知无欲,纯朴自然,他不去用严刑峻法和苛捐杂税去强迫民众,民众就会表现出无爱无恨,自生自长的状态,他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去发动对别国的战争,因而社会就会一片和谐,国家就会安定太平,天下也自然没有了混乱。

有“道”之君,知道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世俗社会强行将世间万物划分为善恶美丑,高低贵贱,自从有了这些概念以来,人类社会的各种欲望便产生了,由欲望而产生的各种纷争便再无休止。为维护社会秩序,限制民众自由的仁义礼乐也就随之而来了,强迫民众的严刑峻法也就紧随其后了。是以有“道”之君,会让民众回到自然纯朴的状态,这样,天下所有的混乱也就结束了。

相关文章

  • 《道德经》新注(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难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有不知的,最好,不知而自已为知...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解读。 知不知,尚矣。 前...

  • 初识《老子》第71章

    第七十一章三十二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

  • 《道德经》新注(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

  • 《道德经》新注(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 《道德经》新注(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

  • 《道德经》新注(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斵。夫代大匠...

  • 《道德经》新注(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

  • 自知之明

    ——《道德经》学习笔记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

  • 《道德经》新注(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荤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以为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以为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新注(第七十一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gs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