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专题投稿历史有意思散文
关于客家人西迁、广东“土客”大械斗、太平天国以及“卖猪仔”

关于客家人西迁、广东“土客”大械斗、太平天国以及“卖猪仔”

作者: 其实斋啡几好饮 | 来源:发表于2021-05-03 17:24 被阅读0次

来,继续昨天的话题。

(一)

话说在明末清初,当清兵铁骑踏到广东、福建时,便有许多反清复明的义士起兵抗击。失败后,为了避开清廷屠杀,这些人被迫散居各地,甚至不惜泛舟海外避难。

这里说的“海外”,主要是指郑家统治的台湾,以及南洋(东南亚)诸岛。

假如你读过金庸的《碧血剑》,便知道,男主袁承志最后离开中原,远赴海外孤岛,其实多半就是下南洋了。

这些去了海外的人,便是我们如今说的华侨。当年这些华侨先驱拓荒者,除了广府、潮州闽南语系人外,客家人亦占有相当比重。

(二)

郑成功抗清失败后,清政府随即实行了海禁,迫使闽粤沿海居民内迁,禁止他们移居台湾。直到郑家战败归顺,海禁松弛,于是闽(漳州、泉州)粤(惠州、潮州)两地人民才又纷纷往台湾移居。

而生活在内陆山地(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又因人口繁衍,居处山多地少,于是也逐渐往西迁徙。这次大规模迁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称作“西进运动”。

高潮则出现在雍正年间“湖广填川”的政令发布之后。彼时四川人口因战争、瘟疫及自然灾害大幅锐减,清廷便以发补助金的形式鼓励湖南、广东等地的人到四川补充劳动资源。于是又促成许多客家人纷纷在西南各地扎下根来。

像朱德在《母亲的回忆》一文里就说过,他母亲的上一代便是从韶关入的四川。另外,据说像四川洛带古镇人讲的客家话,今天梅州的人听了,也都会感到非常亲切。

(三)

接着就得说回我熟悉的近代史了。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陆续进入中国,中国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激化。于是在咸丰、同治年间,就爆发了昨天文末里提到的广东“土客大械斗”。

它有多惨烈呢?据记载称,“仇杀14年,屠戮百余万,焚毁数千村,蔓延六七邑”。

这场械斗起于鹤山(今属江门,县级市),波及开平(同上)、恩平(同上)、高明(今属佛山)、新兴(今属云浮)、新宁(即今江门台山市)、阳春(今属阳江)等几十个县。

(四)

而清廷为了解决土客械斗问题,只好将珠三角的部分客家人遣散回客家原乡,或安插到人迹稀少的地方乃至外省。像今天江西南部地区不少客家人的祖先,就是土客械斗后才从广东过去的。

这场大规模冲突,亦导致五邑(新会、新宁、开平、恩平、鹤山)等地人口锐减,经济一蹶不振,农民生活难以为继,于是许多广府人与客家人都纷纷向海外大规模移民,踏上前往东南亚、夏威夷、旧金山的路途。

但这所谓移民海外,很大程度上,也与“卖猪仔”有关。这点下文再说。

而后来,新会人梁启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之所以还能获得那么多海外华人的支持,大概也与他老乡多不无关系。

(五)

与“大械斗”几乎同一时期,国内还爆发了太平天国事变。主脑洪秀全、冯云山,都是花县(今广州花都)的客家人,而洪秀全的祖上及其原配妻子,则都是地道梅县人。

后来他们选择的起义点——广西金田村,同样是客家人聚居之地。像杨秀清、石达开、韦昌辉等诸将领,也都是当地的客家人。

1864年太平天国覆灭,其余溃散残部和洪门天地会等会党组织中人遭到清军四处围捕,因不敢返回故里,于是逃到港澳,汕头、厦门和海口一带。

当其时,各国垄断资本为了攫取廉价劳动力,纷纷派人前来诱骗华工“猪仔”,许多破产农民和失业小手工业者被引上钩,或被迫、被拐、被捉、被绑架,成了契约劳工。

而那帮流散到以上港口的起义幸存者和被追缉的会党中人,因走投无路,许多也和劳工们一起,被遣送到了东南亚、南美洲(智利、秘鲁)等地。

(六)

今天浪漫的厦门鼓浪屿,你能想象吗?那儿当年到处散布着“猪仔馆”;而澳门,亦曾是中国最大的“猪仔”集散地。

据记载,1852~1858年,汕头曾运出“猪仔”四万人,其中有八千人,在未开船之前便遭虐死,然后被弃尸海滩。

纪录片《下南洋》说,当年运送“猪仔”的船只,舱内空气窒息,疫病流行;船上淡水不足,华工常因渴极讨水而遭鞭打;为防他们闹事,船上还加装了铁栅栏,船长有时也会无缘无故拉出华工鞭打。因此这些船只,也被称作“浮动的地狱”。

可即便如此,截止至上世纪中期,据统计有超过一千多万人,就是乘着这样的“绝望与希望”之船,踏上了生死两茫茫的出国之路。

在异国,华侨们多数从事垦荒山、种香蕉、开锡矿、筑铁路、挖运河,开金矿等一类繁重体力工作。去南美的还要挖鸟粪,开硝石矿。

其所面对的生存环境之恶劣,所受待遇之非人,执笔难书,血泪难忘。

(七)

但好在这些华人善于利用地缘关系抱团,慢慢便在各地形成了各自的社区,互帮互助,共御外敌。

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皆各有地头,并逐渐融入当地,且都对当地产生了深刻影响。

直至清末民初、抗战前后乃至国共内战时期,闽粤两地,总不断有人出去,也有人回来。

辛亥革命也好,抗日战争也好,海外华侨们出钱出力,慷慨赴义。身在他乡,但总是心系故国。

到改革开放后,又有不少老华侨带着子女回乡寻根、探亲、祭祖,甚至落户定居。

(八)

我家里也有马来西亚的亲戚。记得我少年时,他们曾举家回过几次曲湖的贝氏宗祠祭祖。

彼时我还带我四十多岁的马来西亚表兄去了趟网吧,看他用英文回复工作邮件。他们这一代已经不会说客家话了,但因为工作关系,勉强还能说点普通话,到底能交流。

所谓“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本地尚且如此,更遑论异国殊隔,唯剩慨叹而已矣。

本还想再说些更久远的,发生在乾隆时期,关于由罗芳伯(今梅州人)于1777年在西婆罗洲东万律(今属印尼)建立“兰芳共和国”(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另,美国共和政体确立也要到1787年),以及1767-1782年间由泰国华裔郑信(祖籍澄海,泰国第一个华人皇帝)建立吞武里王朝的事情。

但篇幅有限,加上又与家乡无关,略略提过就算。白了个白。

相关文章

  • 关于客家人西迁、广东“土客”大械斗、太平天国以及“卖猪仔”

    来,继续昨天的话题。 (一) 话说在明末清初,当清兵铁骑踏到广东、福建时,便有许多反清复明的义士起兵抗击。失败后,...

  • 太平天囯的基础

    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土客大械斗,不同族群的汉人间厮杀。客家人败避两广山区,那是太平天囯起兵兵源。

  • 离湘奔厦06

    很多客家人为了活下去,或改名换姓,或逃亡外地。在此期间,粤中地区又发生了持续12年的土客械斗。 动乱使得客家人不得...

  • 龙田世居一一深圳访古(2)

    在深圳搜寻古迹,还真有意外惊喜。 广东的客家人,之所以被原住民视之为“客” ,是历史岁月里的移民迁徏所至。位于...

  • 无法忘怀—家的味道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而说到客家人不得不说世界客都的—梅州。梅州位于广东的东北部,是客家人的聚集地,所谓”客“,...

  • 卖猪仔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我的思绪飘过山垴、飘过河流、飘过田野,回到 1980年的...

  • 客家黄酒——客家人上好的饮品

    客家人迁徒 据说客家人是古时从中原地区迁居到各地的。客家人热情好客,拥有自己的语言,是一个大派系。目前,客家人主要...

  • 客家_土楼

    土楼是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人的住宅。 客家人的祖先是1900多年前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迁移到南方的汉族人。为了防范骚扰...

  • 《天国之秋》之洪仁玕 | 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提太平天国就不能不提洪秀全,坊间有很多关于洪秀全的传记书籍。史景迁在《太平天国》书中对他有着详细的分析阐述。《天国...

  • 世界客都-梅州—广东篇(13)

    被誉为“世界客都”的广东梅州,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集地(自秦朝开始,饱受战乱的大批中原汉族人南迁,经赣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客家人西迁、广东“土客”大械斗、太平天国以及“卖猪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nf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