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散文想法
如何帮孩子找到内驱力,让孩子为自己负责,主动学习

如何帮孩子找到内驱力,让孩子为自己负责,主动学习

作者: 王塞 | 来源:发表于2019-05-26 21:59 被阅读0次
如何帮孩子找到内驱力,让孩子为自己负责,主动学习

1、

家长常常烦恼孩子没有自制能力,觉得孩子不努力、不自觉,所以总是有必要在孩子身边提醒监管。

很多家庭每天为了孩子写作业练琴鸡飞狗跳,结果却是孩子变得消极防卫,越来越慢,越来越疲沓。

显而易见,家长不可能永远陪在孩子身边逼着孩子往前跑,而且,被家长驱赶着的孩子,自主能力也会越来越差,越来越离不开外在的约束,久而久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面对这样的局面,找到孩子的内驱力才是关键。

所谓内驱力,就是和外驱力相对应,指的是孩子有内在的动力,能够自发自主的安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成年人会有一种错觉,以为孩子只喜欢玩,不喜欢学东西。

其实,没有孩子不想学习好,不想变得优秀。消极防卫的状态其实是孩子找不到努力的意义、缺乏自我价值感和缺乏有效目标驱动的一种状态,只要家长加以合适的引导,孩子就有可能走上一个正向循环。

2、

那么,家长怎么帮孩子建立内驱力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孩子找到意义,发展孩子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向好和向上的意愿,很多时候,当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或者找到学习的意义,他们会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提供相应的资源,让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家长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拧着孩子的想法非得让孩子服从自己的意见。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肯定是内驱力十足的状态,自然会有更好的发展。

另外,除了培养孩子认真勤奋的态度,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全景的视野,而不是带着孩子一头扎进具体的细节里面,纯粹的逼迫孩子做苦力。

我们原来的钢琴老师,上课和孩子交流很少,就是让孩子做具体的细节练习,上课快半年,女儿没有听到老师弹过一首完整的曲子。孩子见识不到音乐的魅力,学习弹琴变成了完全的苦力。

换言之,孩子看不到学习钢琴的意义。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些,就会变得不主动、不配合,弹琴也就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后来我给孩子换了老师,新老师每次会给孩子示范演奏,还会弹一些自己创作的曲子给女儿听,女儿觉得老师弹的曲子特别动人,而且弹琴的样子帅的不得了,艺术的感染力加上榜样的作用,女儿弹琴的动力越来越足了。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不管是语数外也好、史地政也好,都不光是死记硬背或者是刷题的苦功夫,都存在这种背后的意义、都存在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美国和芬兰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强调“去学科化”的教学改革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题化,即以学科知识主题为单元组织实施课程教学活动;二是跨学科化,即课程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强调跨学科教学;三是生活化,即打破知识教学与生活相脱节的局面,回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组织课程教学活动。

这些改革的目的,其实就是摒弃灌输式的学习,而采用人本主义的教学方式,让教育回归生活,促进学生自我认知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连接和良性互动。

家长可以借鉴西方的这些教育理念,帮助孩子发现这种知识背后的意义和与生活的联系,孩子学习效果自然好很多。

二、给孩子们一个能够得到的目标,及时反馈。

大人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区间,给孩子制定合适的任务,给孩子设定一些跳一跳才能够到的目标,并及时给与反馈鼓励。让孩子在挑战中得到成就感,觉得自己在进步、在成长,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

为什么很多孩子们会沉迷游戏?因为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即时反馈,付出了努力马上就可以晋级,马上有一份满足感,然后还想做得更好。 而这样的反馈,可能正是他们在家庭和学校当中缺失的。

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让孩子走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但是切忌一上来就给孩子一个不切合实际的孩子够不到的目标。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平时在班级上成绩并不突出,她对孩子说,如果你期末考试能得到第一名,我就带你去迪士尼。实际上,这就是忽略了孩子努力的过程,而直接把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加到孩子身上。

而且这样的用外部刺激和奖励的方式,也许短期内见效,但是长期并不能起到效果,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因为孩子的关注点会从求知和追求卓越挑战自我上,转移到外部满足上,内驱力会慢慢消失。

最重要的是看到孩子努力的过程。如果孩子原来只能得到30分,但是通过努力能够得到60分,那么家长就应该祝贺孩子,就好像孩子得到100分一样,祝贺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过高的目标或者是一味的指责批评,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畏手畏脚,失去自信。

只有在不断的正向反馈中,孩子才会得到成就感,内驱力不断得以强化。

三、自主安排时间,自主承担责任

把做作业、练琴等决定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事物,而是家长舍不得放手或者是对孩子不放心。

孩子碰壁了,自然知道调节自己,去做正确的事,但是如果家长不放手,孩子就失去了自我调节和管理的机会。结果越来越依赖外力推动,家长也越来越难脱手。

当你希望孩子自己管理自己,你需要先给与孩子们一定的自由度,会让孩子自己承担一些挫折和困难,并且自行调整。

作业没有及时完成,被老师批评,一个有自尊的有基本认知的孩子会吸取教训,知道如何更加有条理的完成作业。

钢琴回课时老师对曲子质量不满意,家长在忙着批评孩子之前,先观察孩子自己是否已经根据老师要求进行了调整,更加认真的训练。

而如果此时家长横插一脚,忙着评价或者对批评指责孩子,孩子便会把注意力从解决问题上,转移到如何应对家长上。孩子会慢慢习惯于压抑自己的想法,而转而依赖家长为自己做一些决定。

与其事无巨细,管头管脚、发号命令,不如启发孩子们自己去思考。比如,询问孩子,如果你按照这种方式来使用时间,未来会发生什么呢?

家长要有定力,保持理智。遇到事情,不要着急指责或者忙着给提出建议,问问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再开始下一步的行动。往往家长会发现,孩子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家长就会越来越信任孩子,增加给与孩子的自由和空间。

这些都是孩子自主和自我驱动能力成长的好机会。

4、

家长是孩子最大的环境。当你希望孩子有自我管理能力,主动的学习,家长先要抛开对孩子的成见,守住自己的界限。

多听听孩子的想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给孩子机会和希望。这些正面的引导,会让孩子的内心越来越充满力量。

真正的看到孩子。为孩子的努力、为孩子敢于尝试的勇气鼓掌喝彩。当孩子面对困难和失败,告诉他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最重要的是我们面对困难的态度。让我们一起面对,把失败当成一次成长。

当家长学会同自己的虚荣和世俗眼光作战,真正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念,孩子就会得到继续向前走的勇气和力量,主动去开展自己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帮孩子找到内驱力,让孩子为自己负责,主动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sg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