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4日,在北大建校120周年的大好日子里,校长林先生做了题为《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的演讲。演讲中读错了一个字,将“鸿鹄”中的鹄错读为了浩。次日校长先生发表了公开的致歉。 看过致歉的内容后,直接的感受是不舒服的。总觉得哪里不合适,于是乎自己胡思乱想。
假如我是北大校长先生,我要怎么回应呢,下面先说说我的版本。
版本一: 亲爱的同学们, 很抱歉,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于这个词我是不熟悉的,然我自知我所代表非我一人也。为此我决定辞去校长之职。一为自我教训,二为警示后人。
版本二: 亲爱的同学们, 很抱歉,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错误在我,日后我定当牢记学无常师,以身作则践行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希望大家原谅我,在我任期内我也会加倍认真履职,毫不懈怠。
这两个版本我觉得就舒服了许多,干脆明了,至于种种原因以后写个回忆录什么的再细细道来,也不失为一件轶事。 我若是作为堂堂的大校长,读错字怎么了,我认错啊。你问我为什么读错,我自有千百种原因。公众人物做错了事情,认错,检讨。但我想也不会有人将一个高等学府的教授贬到一文不值吧。国内外有多少大文学家不会算小学数学的,有多少科学家表达不清的。
大家让我继续当校长我就当,不让,我就辞职。学者的骨气是要有的,既是学者,就要做学者该做的事情。我辞了职搞研究,无官一身轻,好好研究,造福人类,一样功不可没。
大家让我继续当校长我就当,不让,我还继续当,大学校长是说换就换的啊,我在这里工作了这么多年,苦劳是有的,功劳也是有的。读错了字与我管理学校有什么相干,管理需要连续性,我相信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里,我相信我会让这里成为世界第一。读错字是我的错,但逼我辞职是你们的错。为了学校长久计,我不逞一时之气,我坚持下来,总有一天,大家会理解我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学校。
读错了字,错已铸成,然而这错误可大可小。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态如何。人生为人谁能无措呢,错了就改。怎么改,自己改,同时也要参考参考旁人的意见。但态度要诚恳。所谓人非圣贤,态度诚恳并不是要低声下气。 的确,作为校长,作为学者,作为专家,作为公众人物。犯错误可以,要改,但要不失风度。其中,霸气是不能少的。
作为大学者,怕什么。犯了让人嘲笑的低级错误,那自当辞职。面对古圣先贤的教导,面对无尽的科学知识。不会因为读错一个字而抹杀了自己的学术地位。
作为官员,怕什么。当官要对的起人民,对得起社会。犯错就辞职,那谁也不要当官了。知错能改一样可以服务社会。
然而今天。太多的情况是官员相当学者,学者相当官员。有用学者粉饰的官员。有用官员掩护的学者。太多的官员想附庸风雅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教授的称呼。太多的学者想利用官职为自己争取实质的地位和利益。最后产生了,不会当官的学者官,不会做学问的官员学者。名不正,言不顺。况且仕途和学术本来就有一定冲突、矛盾。头脑清晰、定位准确的本就不会想脚踩两只船。那些想着名利双收的到底是不清明的。本就难以权衡加之动机不纯,最后只能将自身陷入纠结之中。所以往往顾左右而言他、闪烁其词。
好的官员可以流芳百世,好的学者可以千古留名。当官是需要霸气的,做学问也是需要霸气的。实话讲,两者能做好一个已是不易。太多的人在一条路上都走不到终点。那些想着两者都好好兼顾,齐头并进的,往往是在一条路上稍有成绩,这成绩是不易的,正因不易,他想到的找捷径,想到了多管齐下。不料最终适得其反,自我矛盾,世人也不好评价。霸气以不复存在,连最初的些许灵气也荡然无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