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学而》篇中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个人一生没有人了解,虽有学问而没有发展的机会,还是不怨天、不尤人,这种修养是很难的。所以君子要做到“坦荡荡”,就是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像春风吹拂,清爽舒适;像秋月挥洒,皎洁光华。内心要保持这样的境界,无论得意的时候或艰困的时候,都保持很乐观。但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自然的胸襟开朗,对人也没有仇怨。
而小人呢?“小人长戚戚”,小人心里永远有事,不是觉得某人对不起自己,就是觉得这个社会不对,对自己不公,要不就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所以心里总是忧愁、烦闷、痛苦。
那么孔子的弟子们是如何形容孔子君子风范的呢?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的外表给人的印象,第一是对任何人都亲切温和,但也很严肃,在温和中又使人不敢随便。
第二是威而不猛。什么是威?真正的威是内心道德的修养,达到了“坦荡荡”的境界后产生的一种自然威严。尽管是煦和如春风,而在别人眼中,仍然是不可冒犯的。“不猛”,是指不凶暴。
第三是“恭而安”。孔子对任何事、任何人都非常恭敬,也很安祥;也就是既恭敬而又活泼不呆板。
所以学问好的人,内心的修养表现在外表就是这样一种情形,有庄严的温和,有自然的威仪而不凶狠,永远是那样安详而恭敬的神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