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菩萨四处寻找自己的心念。但,是什么心念呢?
既不是渴爱,也不是嗔恨或无明。
那么,是过去?是未来?或是现在吗?
但,过去已不复存在;未来还未来临;现在又不确定。
迦叶!
这是因为心念无法从身内、身外,或身之内外间去捉摸。
这是因为心念无形、无色、不可见、不滞止,无法掌握,无法维持,又漂移不定。
诸佛从未见过心念,现在见不到,未来也不会见到。 诸佛从未见过的,又怎会有观察的过程?除非是出自虚妄的想象认知?
心念就如魔术之幻,诞生于虚妄的想象力,幻现出千变万状。
心念就如川河之流,刹那也不停息,才刚迸现,就碎散消逝。
心念就如灯中之焰,随因缘递变。
心念就如雷电,瞬间爆裂即杳无踪迹
菩萨四处寻找心念,于心内、心外都见不到,于五蕴、四大或六内处也找不到。
因为见不到,他转而寻找心念的动向,并自问:“心念究竟来自何处?”
他想到:“心念的对象在哪里,心念就在那里生起。” 那么,心念是一回事,心念的对象是另一回事吗? 不,心念的对象是什么,心念就是什么。
倘若心念是一回事,心念的对象是另一回事,那么就有两重心念了。
所以,心念的对象本身就是心念。
那么,心念能观察心念吗?
不,心念无法观察心念。
正如剑刃无法自砍,心念也见不着自身。
此外,不管怎么从四面八方振荡它、困住它,心念依旧源源不断,毫不迟疑,敏捷如猴,飘忽如风。
它范围迢远,无形无体,瞬息万变,六根(眼、耳、 鼻、舌、身、意)与六境(色、声、香、味、触、法) 相触即被牵引,且随境流转不休。
换个角度说,心念的稳定、一心、不动、不恼、专注一境与不散乱,即为正念。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什么是心念?心念看似飘忽不定,虚无缥缈,却有迹可循,心念相触于六根(眼、耳、 鼻、舌、身、意)与六境(色、声、香、味、触、法) ,又随境流转不休。心念无法观察心念,心念的对象是什么,心念就是什么。
什么是正念?正念即为心念的稳定、一心、不动、不恼、专注一境与不散乱。心念与正念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这一段我读了好几遍,努力体会其中的含义。心念从哪里生起,才能从哪里幻灭。读《正念的奇迹》的这些天,使我变化了很多,以前我总以为“正念”“禅修”等此类的词语都是与佛教弟子有关,与我凡夫俗子而言相距甚远,这些天品读这本书,虽然读起来时而很多词语比较拗口,甚至觉得生僻,但坚持啃下来,才体会到其间的深刻含义。
原本焦躁不安的我开始柔软起来,内心变得平和喜悦,我开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当内心有了变化,外在的生活也开始变得五彩斑斓起来,我更有力量更笃定要做什么,要怎样看待繁杂琐碎的日常生活。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心念的对象在哪里,心念就在那里生起。心念的稳定、一心、不动、不恼、专注一境与不散乱,即为正念。正念确是一个奇迹。
A2:我的应用(目标+行动)
目标:从外求转向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保有感恩之心。
行动:坚持每天读书,丰富自己;睡前感恩,秉持感恩之心回顾一天遇到的人,和经历的事;每天冥想练习,修习正念,使身心获得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