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演义(32):开元盛世

作者: 月儿明_0311 | 来源:发表于2019-11-10 13:46 被阅读0次

(32)开元盛世

大唐盛世,圣皇唐太宗开一代新天朝,造就中华历史全盛时期,使儒、释、道皆兴,文化艺术俱盛。但高宗继位后,武则天回宫,最后得势遂改李唐为武周,险些断送大唐江山。通过短暂的中宗及睿宗时代,李隆基(后来之唐玄宗)果断出手,粉碎韦后及太平公主篡权之举,其后登基。

玄宗励精图治,开启盛唐开元之治,开疆阔土,继承大唐辉煌。玄宗身为天子,不光重用贤臣、整治国政,更为大唐文化、诗歌、艺术、书法、绘画推向极致而身体力行。作为诗人,唐玄宗通过创作实践,积极影响盛唐诗坛。其诗流传至今者多达七十余首,仅次于大唐太宗。他和诗仙李太白之缘分颇深。正是此时,神安排李白作为诗仙、剑侠转生人间,引领风骚,推动整个中国文化特别是诗歌艺术在此时登峰造极!

韦后之乱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唐中宗即位,次年,立韦氏为皇后。同年,中宗被武则天废黜,迁于房州(今湖北房县),韦氏随行。期间夫妇二人同经风雨,故而中宗对韦后有极高的信任。

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 。作为信任与报答,中宗每次临朝,韦后即置幔坐殿上,预闻政事。中宗任用曾为武则天掌文书的昭容上官婉儿主持撰述诏令,以武三思为相。当时朝中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武三思通过韦后及其爱女安乐公主,诬陷并迫害拥戴中宗复位的张柬之、敬晖等功臣。中宗对揭发武、韦丑行的人处以极刑,武三思因而权倾人主,作威作福。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韦氏所生,遭到韦后厌恶;安乐公主与其夫武崇训(武三思子)经常侮辱重俊。重俊于神龙三年七月发动部分羽林军杀死武三思与武崇训,谋诛韦后、安乐公主,因相从的羽林军倒戈,政变失败,重俊被杀。武、韦集团权势依旧不减。

此时内地水旱为灾,户口逃散,民不聊生。中宗却与韦后恣为淫乐,不理朝政,还处死上书告发韦氏乱政的人。据说,景龙四年(710年)韦氏惧怕恐其丑行暴露,安乐公主想要韦氏临朝,自为皇太女,遂合谋毒死中宗。

中宗驾崩后,韦后临朝摄政,立李重茂为帝,史称唐少帝。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即唐睿宗。韦后之乱至此结束。

太平公主篡权

太平公主(约公元665年-713年8月1日),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也是安定思公主的妹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

太平公主屡立大功后,权势地位更加显赫重要,李旦经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针,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李旦坐在一起谈上一段时间;有时她没去上朝谒见,李旦会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征求她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每当宰相们奏事的时候,李旦就要询问:“这件事曾经与太平公主商量过吗?”接下来还要问道:“与三郎商量过吗?”在得到宰相们肯定的答复之后,李旦才会对宰相们的意见表示同意。三郎指的是皇太子李隆基。凡是太平公主想干的事,李旦没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迁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话,其余经过她的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士人更是不可胜数。由于太平公主的权势甚至超过了李旦皇帝,所以对她趋炎附势的人数不胜数。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三人都受封为王。太平公主的田产园林遍布于长安城郊外各地,她家在收买或制造各种珍宝器物时,足迹远至岭表及巴蜀地区,为她运送这类物品的人不绝于路。太平公主在日常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也处处模仿宫廷的排场。

李旦则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以避免伤害到任何一人。

太平公主认为太子李隆基还很年轻,因而起初并未把太子放在心上;不久之后又因惧怕太子的英明威武,转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长期保住现有的权势地位。太平公主屡次散布流言,声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公元710年,李旦颁下制书晓谕警告天下臣民,以平息各种流言蜚语。

太平公主还常常派人监视李隆基的所作所为,即使一些细微之事也要报知李旦,此外,太平公主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很多耳目,李隆基心里感到十分不安。

公元711年,太平公主同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成朋党,想加害于太子李隆基,便指使她的女婿邀请韦安石到自己的家中来,韦安石坚决推辞,没有前往。李旦曾经秘密地召见韦安石,对他说:“听说朝廷文武百官全都倾心归附太子,您应当对此多加留意。”韦安石回答说:“陛下从哪里听到这种亡国之言呢!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主意。太子为宗庙社稷立下了大功,而且一向仁慈明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实,希望陛下不要被谗言所迷惑。”李旦听过这话之后十分惊异地说:“朕明白了,您不要再提这件事了。”当时太平公主正在帘子后面偷听他们君臣之间的谈话,事后便散布各种流言蜚语对韦安石横加陷害,想把他逮捕下狱严加审讯,多亏了郭元振的救助才得以幸免。

太平公主还曾乘辇车在光范门内拦住宰相,暗示他们应当改立皇太子,在场的宰相们全都大惊失色。宋璟大声质问道:“太子为大唐社稷立下了莫大的功劳,是宗庙社稷的主人,公主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呢!”

宋璟与姚元之秘密地向李旦进言道:“宋王李成器是陛下的嫡长子,豳王李守礼是高宗皇帝的长孙,太平公主在他俩与太子之间互相构陷,制造事端,将会使得东宫地位不稳。请陛下将宋王和豳王两人外放为刺史;免去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所担任的左、右羽林大将军职务,任命他们为太子左、右卫率以事奉太子;将太平公主与武攸暨安置到东都洛阳。”李旦说:“朕现在已没有兄弟了,只有太平公主这一个妹妹,怎么可以将她远远地安置到东都去呢!至于诸王则任凭你们安排。”于是先颁下制命说:“今后诸王、驸马一律不得统率禁军,现在任职的都必须改任其他官职。”

太平公主得知姚元之与宋璟的计谋之后勃然大怒,并以此责备李隆基。李隆基感到害怕,便向李旦奏称姚元之和宋璟挑拨自己与姑母太平公主和兄长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之间的关系,并请求对他们两人严加惩处。甲申(初九),李旦将姚元之贬为申州刺史,将宋璟贬为楚州刺史。丙戌(十一日),宋王李成器和豳王李守礼被任命为刺史的事也停止执行。

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太平公主指使一个懂天文历法的人向李旦进言说:“彗星的出现标志着将要除旧布新,再说位于天市垣内的帝座以及心前星均有变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应当登基即位。”李旦说:“将帝位传给有德之人,以避免灾祸,我的决心已定。”太平公主和她的同伙们都极力谏阻,认为这样做不行,李旦说:“中宗皇帝在位时,一群奸佞小人专擅朝政,上天屡次用灾异来表示警告。朕当时请求中宗选择贤明的儿子立为皇帝以避免灾祸,但中宗很不高兴,朕也因此而担忧恐惧以至于几天吃不下饭。朕怎么能够对中宗可以劝他禅位,对自己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呢!”于是在八月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的势力专擅朝政,与李隆基发生尖锐的冲突,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门下,文臣武将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太平公主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寺卿唐和胡僧慧范等一起图谋废掉唐玄宗,此外,太平公主又与宫女元氏合谋,准备在进献给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李晋是李德良的孙子。常元楷和李慈多次前往太平公主的私宅与她订下作乱的计谋。

王琚对李隆基进言道:“形势已十分紧迫,陛下不可不迅速行动了。”尚书左丞张说从东都洛阳派人给李隆基送来了一把佩刀,意思是请玄宗及早决断,铲除太平公主的势力。荆州长史崔日用入朝奏事,对李隆基说:“太平公主图谋叛逆,是由来已久的事情。当初,陛下在东宫作太子时,在名分上还是臣子,如果那时想铲除太平公主,需要施用计谋。现在陛下已为全国之主,只需颁下一道制书,有哪一个敢于抗命不从?如果犹豫不决,万一奸邪之徒的阴谋得逞,那时候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李隆基说:“你说得非常正确,只是朕担心会惊动太上皇。”崔日用又说道:“天子的大孝在于使四海安宁。倘若奸党得志,则社稷宗庙将化为废墟,陛下的孝行又怎么体现出来呢!请陛下首先控制住左右羽林军和左右万骑军,然后再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一网打尽,这样就不会惊动太上皇了。”李隆基认为他说得很对,便任命他为吏部侍郎。

魏知古告发太平公主发动叛乱,指使常元楷、李慈率领羽林军突入武德殿,另派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人在南牙举兵响应。李隆基于是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郭元振以及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定计率先下手诛除太平公主集团。

李旦听到事变发生的消息后,登上了承天门的门楼。郭元振上奏李旦说:“皇帝只是奉太上皇诰命诛杀窦怀贞等奸臣逆党,并没有发生什么其他的事。”李隆基也随后来到门楼之上,李旦于是颁发诰命列举窦怀贞等人的罪状,并大赦天下,只是逆臣的亲属党羽不在赦免之列。

太平公主逃入山寺,直到事发三天以后才出来,被李隆基下诏赐死在她自己的家中,她的儿子以及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薛崇简因为平日屡次谏阻其母太平公主而受到责打,所以例外地被免于死刑,李隆基赐他姓李,并准许他留任原职。

太平公主死后,唐玄宗的政权宣告稳定,开启了开元之治。

王维 辋川图 

开元之治

唐玄宗粉碎太平公主集团后,开始整顿朝纲,任用贤能。

唐玄宗不仅极有胆量和魄力,而且精通治国方略,深知用人乃治国根本,而且其也很善于发现人才,姚崇、卢怀慎、宋璟、苏颋、张嘉贞、源乾曜是开元前期玄宗精心选拔的六位宰相,均是通晓治国方略,尽心操劳国事的名臣。

正是由于开元初期君臣一体,上下同心,全国经济迅速繁荣,迎来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

在开元盛世鼎盛时期,中亚的绿洲地带亦受大唐支配,一度建立了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据保守估计,其鼎盛时期,天宝年间,全国人口达8000万之多。

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以及为了撰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且对儒生十分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便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鼎峰。

唐诗最为后世称道,著名诗人高适﹑岑参﹑王维,特别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这个时代,而唐代中期的著名诗人(所谓大历十才子)也是这个时期培育出来的。其它音乐﹑绘画﹑雕刻﹑塑造等艺术也无不有显著成就,可以说教化大兴!

相关文章

  • 中华五千年演义(32):开元盛世

    (32)开元盛世 大唐盛世,圣皇唐太宗开一代新天朝,造就中华历史全盛时期,使儒、释、道皆兴,文化艺术俱盛。但高宗继...

  • 看你不顺眼

    中国的历史上有文化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的四大盛世。分别是西汉盛世、开元盛世、永乐盛世和前清盛世。 其中开元盛世也称开元...

  • 开元盛世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四 唐纪三十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 “是岁,天下县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

  • 开元盛世

    每天十分钟,坚持大不同! 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当时的唐玄宗28岁。唐玄宗登基之后,他就以唐太宗为榜样向...

  • 开元盛世

    自从唐玄宗上位之后,唐玄宗任用贤臣张九龄等,迎来了唐朝最鼎盛的时候,那就是“开元盛世”。 唐玄宗先从经济方面改革。...

  • 开元盛世

    忠于唐朝的旧臣推翻武则天后扶立唐中宗李显继位,然而李显软弱无能,受韦皇后摆布,朝政也由韦皇后把持。韦后等人志大才疏...

  • 中华上下5000年之开元盛世

    好词:果断,勇敢,统治,经济,形容 好段:为了改变当时的奢侈之风,玄宗下诏将皇帝服务的金银器销毁,重新造成有用的物...

  • 开元通宝不只开启了中国钱币的新纪元,更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大发展

    中国历史上有三大盛世,分别是汉代的“汉武盛世”,唐代的“开元盛世”和清代的“康乾盛世”。 “开元盛...

  • 课堂教学展示:《唐的盛衰》(高冰倩)

    时间:2016年11月。地点:海宁宏达学校 导入 唐之初识 唐之贞观 唐之开元 比较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

  • 救时宰相姚崇:治世之公心 处世之权诈

    中国历史上有三大盛世,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这三大盛世中,开元盛世无疑是其中最辉煌灿烂的一个。政治经济军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五千年演义(32):开元盛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gi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