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晨遛弯,继续听熊召政的《张居正》。
不管张居正个人品行如何,于大明朝来说,老张是名副其实的中兴之臣。
张居正是著名的改革家,他的改革时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其中以整顿财政为核心的经济改革成就最大,也是其他各项改革的基础和保障。
整顿财政是张居正万历新政的主要内容,从子粒田征税、驰驿制度改革、清丈土地到一条鞭法等改革,由初任首辅时国库无法开支京官月俸无奈苏木胡椒折俸,到后来国库充盈,存银八百多万两,为国家机器运转和各项改革政策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充分保障。
早晨听的是张居正改革驰驿制度(也就是驿站制度)的故事。感觉和现在一样,很多制度设计和初步实施时都是好的,在实行过程中会发生松弛、变异,需要与时俱进,及时修补。
驰驿制度其实不是明朝独创的制度,唐宋时代就有。明朝开国后,只是延续了这一制度,在全国设立了好几百个驿站,负责在职官员赴任及出差公干的食宿接送(感觉和当年的政府招待所功能类似),接待官员发生的费用由驿站据实上禀核实报销。驿站系统归兵部管辖,驿站掌柜的叫驿丞(招待所长),八品官(正科级干部),由兵部提名吏部任命。
设立驿站的初衷是为了公务简便,提高办事效率,但后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一种特权。入住驿站按照规定应该持有兵部发给的勘合(介绍信)为凭证,所有赴任官员都到兵部开证明,显然不太合适。于是兵部每年都给在京各部委办局及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配发一定数额的勘合,持此勘合者,不单出门旅行有驿站接待,一路上轿马官船都由驿站供给,临行还由驿站送上一份礼银。
如此一来,那张勘合(介绍信)就成了官场上身份的象征,因为相关部门管理不严,一些高官大僚不但自己享受勘合之便,甚至家人仆役也享此殊荣。如此一来,大明开国制定的驿递制度,就慢慢演变成了国家财政的一项重大负担,全国数百家官驿也变成了官员们敲诈勒索公款游乐吃喝的腐败场所。
针对这一问题,张居正奏明皇上进行了严厉整顿,加强了勘合管理,突出强调因私旅行者一律不准驰驿,违令者严惩。一年多来,违反条例使用驿递或骚扰驿站的官员,被他处分了五十几个。大理寺卿赵悖郊游,在京南驿吃了一顿招待筵席,被降职一级。按察使汤卿出京公干,要驿站多拨三匹马载其仆役并索要酒食,被连降三级。甘肃巡抚侯东莱的儿子擅自使用驿站,被言官纠弹,张居正甚至没有理会小皇上准备薄惩的意图,坚决革去了侯东莱儿子的官荫。他府上一个仆人外出办事,用过一回驿站的马匹,他知道后立即把仆人绑至锦衣卫治罪,杖一百棍遣回原籍。
张居正善用刑典,不徇私情,一个烂了一百多年的驿递制度,被他用一年时间治理得秩序井然,矫正了官员们据此而营私的痼弊,一年为朝廷省下一百多万两银子。
其实,驰驿制度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如果所有人都出于公心,严格按制度规定办事,肯定就不会有问题。
只是不存在这种如果,总有些人心存私念,老想钻制度的漏洞,赚公家的便宜;总有些制度的守护者失职失责,懈怠渎职。
制度是笼子,制度笼子是用来关人的,总有些人想破坏笼子,从笼子里跑出来。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编制好笼子,需要及时修补笼子的破洞,更需要惩戒敢于破坏笼子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