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诗艺》·音韵与翻译

作者: 微风唤云归 | 来源:发表于2021-02-20 21:42 被阅读0次

【九洲芳文】

曾缄先生(仓央嘉措情诗中文译本)

跟随着博尔赫斯的文学指引,我们继续前行。今天的主题是:音韵与翻译。

许多人普遍抱持一种迷信,认为所有翻译的作品都会背弃独一无二的原著。——博尔赫斯

是的,我有这种疑惑。我觉得,大部分作品的翻译都不能很好的表现出原著的美感,究其原因,是每一种文字和语言有自身的逻辑和韵律,这种独特的形式是其他语言无法代替的。

日常阅读过程中,特别是在读一些文学性强的文章时,也会注重挑选出更好的译本,以方便阅读和领悟。当前西方的很多思想和方法,我们只能通过他人的翻译作品进行学习,但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书架上,译作良莠不齐,我也曾为晦涩难懂的作品买过单,不得不说那真的是糟糕的体验。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翻译作品是对原著的重新创作。重新创作存在风险,可能与原著天壤之别,也可能创造出高于原著的文学作品。如果翻译不能有效表达原著,既是对原著作者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读者了解认识世界的一种阻碍。

当然,译作比原著更胜一筹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仓央嘉措诗集》,这是融合了两种文化的文学瑰宝。

那么译作者又该如何更好地完成自身的使命任务呢?博尔赫斯给出了一个比较中肯的建议。

我觉得逐字翻译的风气有种神学的起源。——博尔赫斯

请原谅我是站在一个读者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的。每一名译作者都是值得尊敬的,但对于作为读者的我来说,翻译水平的高低对读者体验至关重要,它会影响一个人智能的增长。

博尔赫斯给出的一个方法论是:逐字翻译。他援引《圣经》的翻译作为论点支持,《圣经》传说是圣灵所著,这本身就是神性的作品。并且在《圣经》中强调,不可以随便增减文字内容,这给其他语言《圣经》译本的翻译工作带来了挑战,所以,《圣经》的翻译应该是译者逐字翻译而来的。

但是我们在阅读当地版本的《圣经》时,依然会体现当地语言文字的美。这说明逐字翻译,也能为读者和译者带来精致和意想不到的美感。

我们身上都负担了历史观,而且是负担过度了。——博尔赫斯

无论是在阅读,还是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都会习惯性地进入作品本有的历史背景,带着作者当时当地的思想感情,去分析作品,选择合适的认知理解方式,认识作品思想及其美感。博尔赫斯认为,这种方式里包含了太多的历史观,限制着我们自然体会美的本性。

译作者更是如此,他需要理解原著作者的生平、感情、时代等,其背负的历史观更加沉重。因此,博尔赫斯才会提出,逐字翻译的作品也能创作出独特的美感。这给翻译者一种解脱,让人顿感轻松愉悦。

最后,无论是译作者,还是原著者,博尔赫斯都发出了这样的倡议:

总有一天,人们不会在意历史事件,也不会在乎美的历史背景,他们关心的应该是美的事物本身。——博尔赫斯

当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在作品中感受到,美不是来自作品附带的历史价值,而是来自作品本身时,我们才不会被各种思想所绑架,不被社会观念、国家意志、道德约束所绑架,从作品本身感知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样的作品被很多文人墨客所呼唤,他的创作难度也许更高,但却值得理想主义者不断去尝试。

九洲芳文投稿一区

相关文章

  • 读书·《诗艺》·音韵与翻译

    【九洲芳文】 跟随着博尔赫斯的文学指引,我们继续前行。今天的主题是:音韵与翻译。 许多人普遍抱持一种迷信,认为所有...

  • 文字与音韵

    每天在文字里打量世界 白底黑字说尽绘后素事 文字在行间默不作声 表情呆滞有些气虚 忽而想念诗经和楚辞 乐府和宋词 ...

  • 国学 || 唐诗艺术⑷

    01 唐诗艺术概论④ 前面说到,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唐诗的繁荣、唐诗艺术成就的取得,与受众的审美期待,有着直接...

  • 读书·《诗艺》·说故事

    读博尔赫斯的书,学习他的思想,认识他的见地,的确受益良多。 《诗艺》这本书是博尔赫斯对“诗”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传...

  • 清心寡欲

    清心寡欲,只剩音韵与学习

  • 你什么时候才会快乐?

    文/诗艺阁

  • 一只惊鸟

    文/诗艺阁

  • 《十一月》

    十一月,读书——《杜撰集》、《恶棍列传》、《诗艺》、《食草家族》。 十一月,生活——美好。 读博尔赫斯的过程,...

  • 音韵

    音韵,探索,勤勉 这题首先让我想到的当然是优美的歌曲,我喜欢的歌唱家演奏家,,, 说是人的声音和指纹一样,整个世界...

  • 音韵

    暖歌听得微醉 眼微微,上挑嘴 节韵律,轻偏寓 他和她 声醉,意味,人添蕴食味?意味?韵之味。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诗艺》·音韵与翻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bx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