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美食寻味中国旅行
寻味中国 59 沈阳的日本料理

寻味中国 59 沈阳的日本料理

作者: 冯晓晖 | 来源:发表于2019-07-17 10:17 被阅读6次

辽宁省,沈阳市,2015年7月。

我的出生地和祖籍都距离沈阳不远,读书时多次在沈阳转车,活动范围只是在站前几百米,对这个城市并不了解。那年带家人回到沈阳,路过母亲曾就读的大学,在故宫博物院中看到对曾外叔祖爷(北方话叫太二姥爷)的介绍,才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城市与自己的联系。太二姥爷的生平,在母亲《徐岱 | 忆母二三事》一文有所提及。

历史学家金毓黻

更感到亲切的还有我的老班长,十年未见了。他问我晚上想吃点啥,我说日料吧。东北的日本料理比关内绝大多数地方靠谱得多。

哪里的日本料理最正宗?与西餐一样,现代的日本料理位居餐饮业的高端,文化属性更强,在经济发达且具备外向型文化特质的城市中才有它的空间。广州人能吃能花,饮食却是排外的。只有一个城市能提供最优质、最正宗的日本料理(包括西餐),不仅在于它有更多的日本企业与侨民,更在于它能满足上述的两个条件,这个城市当然是上海。

除了上海,为何东北的日本料理也靠谱?上一篇聊韩餐提到过,现代韩餐在威海,最传统、受众最大的高丽菜在东北,那里有两百万鲜族人,与北朝鲜只隔一条江。

日本料理也是这样。没有什么地域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能与东三省相比。现在,辽宁对日贸易比重全国第二。计划单列市中,大连对日贸易排名第一。这背后是一百多年来中日间的交流、纷争与撕咬。大学有来自大连市郊的同学,以日语参加高考。问他为何不选英语?回答是老人都会说日语,懂俄语的也好找,却没有英语老师。

一道味增汤,放在上海可能被赞许,拿到一位八十多岁的东北老爷子面前,或许对方直接呸一句:什么玩意儿?这就是所谓的饮食传统。

我未曾接触过传统的日本料理,小时候在东北没吃过。在现代的餐馆里你不会知道哪些是传统,哪些是变革,哪些是矫饰甚至扭曲。传统的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街头巷尾的小餐馆里,在爷爷奶奶的案板上。可惜的是,曾在日本留学的姥爷从不在家里掌勺。

老班长请客的这家日料档次很高,省事点了套餐,寿司、刺身、天妇罗、串烧、漬物等等该有的都有,三文鱼籽、海胆之类的用料也实在,刺身挺新鲜。摆盘算得上讲究,只是色彩和器型都单调了些。

日本料理被称为“眼睛的料理”,是因其对摆盘和盛器的极端考究,只有法餐能与之匹敌。烹饪、加工技巧学起来并不难,对于大多数国内顾客,口味上也难以分辨。形式上的美感却是最难拟真的,只有长时间在其文化氛围中沁润,才可能体会个中奥妙,不然总显得东施效颦。这也是鉴别日式料理档次高低最简单的方法,不用嘴和鼻子,用眼睛就够了。

再来谈谈餐饮的文化现象。虽然大部分国人认为中餐如何了不起,但在国际上更受欢迎的是日餐,它甚至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承认,深受中国饮食文化影响的日本菜,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色重于味(与中餐正相反)、偏素少红肉低营养(与西餐正相反)。这种性冷淡一般的饮食是个异类,也成就了当年武大郎般的倭人体型。没办法,岛国物产匮乏人口稠密真的很难大快朵颐。有趣的是,正是因为这种反现代的饮食风格(低盐低糖低脂肪),成了最时髦的健康饮食的代表。

日本料理如此被推崇,真的是因为健康么?当然不是,汉堡包和可乐都是公认的垃圾食品,麦当劳、汉堡王之流在全世界开的门店,比中餐、日餐、法餐加起来还多(不计本土餐馆)。日餐被推崇的核心因素,是它曾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有钱就会讲究吃穿住行,文化特质就会被塑造出来成为一种标志,当你站的有那么高,标志就会被人仰视,就能广为传播。从路易十四开始的法餐到大英帝国炮舰带着的威士忌,从美国大兵的可口可乐到三味线伴奏的日式料理,皆如是。我们接受的不是吃,是Money,是国家的力量。

中国的经济已经是世界老二,但人均水平低,还没到大规模文化输出的阶段。等到了人均进前30(目前韩国28、日本21、美国6),我敢保证中餐馆开遍天下,全世界人民都爱吃。

咱们得先把贸易战搞定再说,这可是火锅与汉堡包的战争,将决定包子与寿司的地位,是关系到全世界人民未来饮食的大问题。

本篇鸣谢:

卜总,大学同班。现任沈阳某央企董事长,中国航天事业50年重大贡献奖获得者。照片拍摄于清东陵。为什么喝多了之后老班长要拉我去看坟?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整明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味中国 59 沈阳的日本料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tz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