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第5章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南宫适(kuò):姓南宫,名适,字子容,孔子的学生。亦称南宫括、南容,春秋末年鲁国人,既是孔子的学生,又是孔子的侄婿(孟皮女婿)。
南宫适言语谨慎,崇尚道德,能做到“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孔子称赞他是“君子”、“尚德”之人,并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郯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龚丘侯,政和六年(1116年)改封汝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南宫子”。
《史记索隐》认为他是“三桓”之一的孟僖子儿子南宫敬叔,但很多学者不以为然。孔子不太可能会让自己的侄女嫁给这个纨绔子弟,再者,南宫敬叔没有孔子所称赞的那么有德,那么“君子”。
西周初期,也有个叫南宫适的人,他是辅佐周文王的著名贤臣,被称为“文王四友”之一,他被奉为“南宫”姓的始祖,孟僖子的儿子由于长期住在南宫,所以以“南宫”为氏,和南宫适不同宗。
现南宫姓大部分改为“南”姓或者“宫”姓,以至于南宫成为稀有姓氏,全国总共约1.3万人。
问于孔子:向孔子汇报学习心得。
羿(yì):从羽从廾(gong第三声),廾像箭杆,羽加廾就是箭,羿也指射箭的人,也指射师,负责管理射师的职业叫司羿。
羿也指鸟张翅旋风而上,《说文》:“羿,羽之羿风”。羿也指传说中夏代有穷国(也叫“有穹国”,今山东德州市一带)的国君夷羿,夷羿善于射箭。
羿本为夏太康的大臣,“太康失国”后,仲康继位,羿独揽朝政,仲康去世后,羿驱逐仲康之子:相,夺得王位,“后”是夏代君主尊号,所以羿又称为后羿。后羿后被其心腹家臣寒浞所杀。
后羿驱逐相事件被称为“后羿射相”,由于“相”字很容易被看成“十日”,所以“后羿射相”被讹传为“后羿射十日”,并被人们神化为唐尧时期救人民于水火的英雄人物。
奡(aò):同傲,傲慢之意,如《书-益稷》:帝曰:“无若丹朱奡。”
奡也指传说中夏代寒浞之子,相传是个大力士,能在陆地上推着船走,曾奉父用师灭掉夏的同姓斟灌、斟寻二国,封于过(地名),后为禹七世孙少康所诛。
寒浞和儿子寒奡出生于今山东潍坊的古寒国,今潍坊还有寒亭区、浞河,这些都和寒浞有关。
荡:会意字。从皿,从汤,汤亦声,后讹变成从艸从汤。本义:洗涤。后延伸为清理、弄光等意,如:“倾家荡产”。 也指摇动:如“摇荡”。 也指行为不检,不受约束:如“放荡”,“浪荡”,“荡妇”,荡检逾闲。
荡也指“毁坏”,如杜甫《无家别》:“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荡也指浅水湖:如芦花荡。
很多人把本文的“荡舟”理解为“善于水战”或者“划船技术高”。都是错误的,这里的“荡舟”意为力气大,大到能在陆地上推着船走。
禹:夏朝的开国之君,善于治水,注重发展农业。
稷(jì):五谷之长也。形声字。从禾,畟( cè)声。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是我国古老的食用作物,即粟,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菽稷随时艺”。
一说稷为不粘的黍,如《本草纲目》: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又说为高粱,本义:稷谷。稷也指古代主管农事的官 。如:稷官,又叫稷正。
传说是周朝的祖先曾做过虞舜时期的稷正,所以又称为后稷。稷也指谷神,社指土地神,社、稷合起来就是国家的意思。
若人:这人。孔子曾点评他的学生宓(fu)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全文理解为:
南宫适向孔子汇报学习心得:“羿擅长射箭,奡力大无比,都没有得到善终。禹和稷亲自耕作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答话。南宫适退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是君子啊!这个人崇尚道德啊!”
南宫适向孔子汇报学习心得,孔子为何不答?等南宫适出去了,孔子再作点评,为什么?朱熹认为,南宫适用羿和奡比作当时有权势的人,用禹和稷比作孔子,所以孔子不当面回答,但孔子看出来了,南宫适是个尚德君子,所以南宫适出去后,禁不住感叹。
明代的蕅益大师在他的《论语点睛》中说:“千古至言,文不加点,故不答也。出后而赞,正是不答处,不答,又是赞处。”
孔子认为,南宫适说得话是至理名言,已经表达地非常完美了,不需要补充,所以不答。南宫适悟出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所以赞他是尚德君子。
总之,不顺民心,依靠暴力取得的天下,最终还是身死国灭,依靠仁德取得天下,可以长长久久!南宫适能悟到这点,孔子觉得非常满意。
夏朝简史
证明历史事件一般用三种证据:1,考古发现,2,历史文献资料,3,神话传说。
其中考古发现是最真实直接的证据,另外两种的可信度较低,因为文献资料可以作假,神话传说更是不着边际。比如,夏朝是否存在,一直在争论中,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都具备了,但缺乏考古发现。
史书记载:大禹建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后迁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夏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夏启之子)又迁都于伊洛平原的斟鄩(zhēn xún)。
古籍《竹书纪年》说:“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太康迁都斟鄩后,贪图享乐,朝政腐败,民众怨恨,东夷族的首领后羿乘机赶跑太康,夺取王位,仍居斟鄩。后来夏朝又几经迁徙,到最后一个国王桀,又定都斟鄩。
自1957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伊、洛夹河地区的偃师市二里头村附近,发现了一处方圆数里的夏文化遗址,文化遗物非常丰富,特别是发现了两座宫殿遗址。
其中的二号宫殿遗址,是包括廊庑、大门、中心殿堂和大墓的一组建筑。全组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8米,南北长72.8米。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大型宫殿遗址。
古籍《竹书纪年》说:“夏桀之时,筑倾宫,饰瑶台。”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正相符合。这说明夏都斟鄩极有可能就在今偃师二里头村一带。
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也就是龙山文化时期。
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一直未能出土类似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文字记载。所以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夏朝不存在。
但是,考古证明,大约在4000年前,龙山文化时期,中原大地上确实有个强大的王朝存在,也许它不叫夏朝,叫别的名称。
有人甚至认为它就是商朝,叫“前商”,商汤其实就是个中兴之主。也有人认为,夏朝只是周人虚构的一个朝代,目的是为了证明周灭商的的合法性(商朝的政权也是从别人手里夺来的)。
即然考古证据不足证明夏朝的存在,那么只能退而求其次,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就成了证明夏朝存在的重要依据。
史料记载:4200年前,东夷有个部落(今山东费县)首领叫伯益(一作伯翳,又称大费,大业之子,嬴姓)发明了水井,从此人们可以喝到干净甘甜的井水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后来虞舜又命他协助大禹治水,伯益表现非常突出,大禹晚年本来想把帝位禅让给他,后来却被大禹的儿子启杀害(一说伯益没被杀,而是辅佐夏启继承帝位),并抢夺了帝位,从此历史进入了世袭时代。
伯益被杀后,夏朝和东夷人成为世仇,东夷人世世代代都在寻找机会,为伯益复仇。
夏朝建立之初,夏启将大位传于其子太康,太康迁都于斟鄩,此时的太康“盘于游田,不恤民事”(《史记·夏本纪》),引起诸侯不满,失去民心与支持。
此时一向有野心且在夏王室为官的东夷有穷国(有穹国)首领后羿,乘机利用民心,控制夏朝天子太康,“因夏民以代夏政”(《左传·襄公四年》)。
夏王太康喜欢打猎,后羿趁他出游断其归路,使其流亡,立其弟仲康当王,把实权抓在自己手里。夏王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不久,羿驱逐了相,自己当了君主,是为夏时代第六任君主,
后羿在主政期间,依仗自己善射,“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左传·襄公四年》),同时抛弃武罗、伯因、熊髡、龙圉等良臣,而重用谗臣。
古寒国有个寒浞的人,从小就喜欢打架斗殴,相被后羿扶上帝位的第一年,13岁的寒浞被乡人驱逐,他逃往有穹国,因他能言善辩,孔武有力,16岁时被后羿任命为有穹朝的相国。
寒浞对内进行讨好收买,对外进行收买贿赂。由于后羿常在夏朝国都处理朝政,有穹国朝政就被寒浞把控,并与后羿的老婆嫦娥通奸。
前1993年(相8年,后羿35年)寒浞杀后羿,称有穹国国王,定下一年为寒浞元年。立纯狐为正妃,此时寒浞年仅21岁。
夺取政权并占有羿之妻室后,先后生下儿子浇、奡。
太康失国之后,夏朝宗室子弟离开国都斟鄩到了东夷地区建立了斟鄩国和斟灌国。寒浞后来派遣浇一举伐灭夏朝宗亲国斟灌、斟鄩并奔向夏朝国都诛杀夏后相(️一说相为后羿所杀),自己登上天子宝座。
从此结束了自太康失国以来有穷国和夏朝二分天下的割据局面。使分裂了54年的天下重新统一。
当此时夏朝遣臣靡逃奔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之国,已有身孕的后相妻逃奔其娘家有仍氏(今山东济宁)之国,并顺利生下遣腹子少康。
少康长大后,积极收拢夏朝遗民准备复国,后来在靡及斟灌、斟鄩两国余众的帮助下,一举消灭寒浞及其子(一说寒浞为其子寒奡所杀),恢复夏朝。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推测在少康灭寒浞并恢复夏室后,以斟鄩、斟灌为主力的夏军,随即开展对后羿和寒浞两个部落方国的征伐,其军队很可能一直打到后羿和寒浞的发迹之地今潍坊市的寿光、昌乐、寒亭等地,并最终灭其国家。
为了监视统治这一地区的遗民,保证夏朝安全,少康便将其斟灌、斟鄩氏的全部或部分留在了羿、浞核心聚居区的潍坊一带建国。
斟鄩国复国后,历经夏、商两朝,到周武王灭商之初,迫于大势,归顺周武王,成为西周附庸国。
西周成王时,趁三监叛乱之机,与奄、蒲姑、斟灌等国一同起兵反周,被成王所灭,其地入于吕尚之齐国。
斟鄩国灭亡后,后人将鄩氏的“鄩”字去掉“邑”旁后变成 “寻”,以氏为姓。《寻氏族谱》记载:“自羿、浞相继为乱,子孙失官。有以斟为氏者,有以灌为氏者,有以鄩为氏者。后去邑为寻氏。参之乐府于音叶征”。
夏朝灭亡后,很多夏朝遗民以“夏”为氏,如今夏姓成为中国的大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