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军迷每天写1000字就爱看连载
蒋介石小时候一无是处,他母亲却没放弃他,为什么?

蒋介石小时候一无是处,他母亲却没放弃他,为什么?

作者: 人性的游戏 | 来源:发表于2018-05-20 22:59 被阅读120次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崛起28、清末农村纪实:被说成“傻子”的幼年蒋介石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崛起29、蒋介石小时候一无是处,他母亲却没放弃他,为什么?

从那以后,蒋介石走到哪儿都有人说他傻。在家邻居说,在学校同学说,在从家到学校的路上,同学邻居一起说。蒋介石以为他们只是一时兴起,说几天就不说了,但没想到,他们天天说天天说,没完没了!有时说累了,他们就用鄙夷的眼神看自己!

“那种眼神,就像看傻子,”蒋介石解释说。

为了不被说、不被看,蒋介石决定,转学!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蒋介石

蒋介石把自己想法和母亲说了,他以为深爱自己的母亲一定不同意,但没想到,他刚说完。母亲就说“好”。

“好!真好!太好了!”蒋介石母亲说。

“。。”蒋介石。

蒋介石懵逼。

他懵逼时,他母亲迅速给他办好转学手续,并于第二天把他送到了自己娘家。

蒋介石母亲把儿子送到了自己娘家。

蒋介石母亲,也认为儿子傻。

她以前不这么认为。

多久以前呢?蒋介石三岁前。

蒋介石三岁前,每天爬来爬去,爬来爬去的他浑身散发金色光芒。由于散发金色光芒,他是家庭中心。蒋介石在家庭中心的这段时间里,母亲认为他冰雪聪明是世界上最睿智的宝宝。

她这么认为时,蒋介石长到了三岁。

蒋介石长到三岁还不会走路,母亲开始认为,他有问题。

“他是不是有问题?”母亲心中萌生这种想法。

蒋介石母亲不是空有想法的人,她是把想法付诸行动的人。

蒋介石母亲很快把想法付诸行动,她和蒋介石父亲亲密合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蒋介石生下一个妹妹。生妹妹后,蒋介石母亲把对蒋介石的关爱转移到他妹妹身上。蒋母是一个理智的人,一旦判断大孩子有问题,就立马停止对他时间精力的投入,她把自己做法叫做,及时止损~

“及时止损,”蒋介石母亲解释说。

在以后的日子,蒋介石母亲越来越觉得,自己当初的判断是多么的明智~

在以后的日子里,蒋介石把筷子插进喉咙,又不小心掉进水缸,在别人健健康康成长时,他异军突起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傻冒天分。

蒋介石母亲认为儿子傻。

不但她这么认为,她邻居也这么认为。有一次蒋介石母亲和邻居一起买菜,邻居说她儿子傻。

“你看你儿子,多傻!”邻居对蒋介石母亲说。

邻居说的时候,蒋介石母亲懵圈。

“。。”蒋介石母亲。

懵圈之后是愤怒,蒋介石母亲怒了。

“你儿子才傻呢!”怒了的蒋介石母亲和邻居大吵。对她来说,自己可以认为儿子傻,但别人不能这么认为,因为那是她儿子!

蒋介石母亲和邻居吵做一团,吵完后,她冷静下来。冷静下来的她觉得邻居说得对。

蒋介石母亲也认为儿子傻。

蒋介石母亲认为儿子傻,但和邻居不一样,她对儿子心存希望。蒋介石母亲认为儿子只是暂时傻,以后会变得聪明的。

“你只是暂时傻,以后会变聪明的,”蒋介石母亲说。

每当儿子被人说成傻,每当他跑回家找自己哭诉,自己就这么安慰他。儿子以为自己在骗他,但没有,自己并没骗儿子。

“我是有依据的!”蒋介石母亲解释说。

蒋介石母亲,是王采玉。

王采玉的依据,是她的经历。

王采玉小时候,是家里老大。由于是老大,她不得不干老大的工作。老大的工作是扛木头挥锄头照顾弟弟,王采玉只好扛木头挥锄头照顾弟弟。

王采玉想做老大工作,但做不了,她扛不动木头挥不动锄头,照顾弟弟时还把弟弟弄哭了。由于她做不了老大工作,所以家人让她做别的工作。

别的工作是,洗衣做饭背诵三从四德见了人就笑。

这是女孩的工作,由于王采玉是女孩所以家人觉得她会做。

只是觉得而已。

王采玉不会做女孩工作。她不会洗衣不会做饭,背诵三从四德时更是说了“俺和三从四德不共戴天”的豪言壮语。除此之外,她见了人也不会笑。

王采玉曾经会笑,但父亲见她笑后,说“你笑的真难看,以后别笑了”,于是王采玉再也没笑过。

没笑过的王采玉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她这么认为时,遇到了一个传教士。

那是一个金发碧眼的传教士,王采玉出门买菜时,遇到了他。她遇到传教士没啥反应,但传教士遇到她时,激动的跳了起来。

“女、女王!”传教士边跳边用结结巴巴的汉语说。

传教士进中国时曾有人告诉他,遇见女的喊“皇后”遇见男的喊“皇上”,这样中国人会喜欢他,他传教会顺利。但传教士不理解“皇后”“皇上”,他救苦救难的大脑里只装有英国女王、法国国王,所以来到中国后,他遇见男的喊“国王”遇见女的喊“女王”。

传教士大老远见到王采玉,觉得她是个男的,准备喊“国王”,但走近一看才发现,她是女的,于是匆忙改口“女王”。

“女、女王!”传教士结结巴巴的说。

“。。”王采玉。

王采玉两眼无神的看着面前这个人,虽然他金发碧眼看起来十分稀有,但王采玉见怪不怪。

王采玉见怪不怪不是因为她见多识广,而是因为她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由于对生活失去希望,所以遇见啥都不觉奇怪。

不觉奇怪,不关心,也不在乎。——王采玉

王采玉遇到金发碧眼的传教士时不觉奇怪,不觉奇怪的她从传教士身边略过,继续往前走。

她往前走时,传教士跟着她走。

传教士遇见很多人,很多人都对他惊奇,由于对他惊奇所以围着他看。

“他们围着我看的样子,就像看神奇小动物,”传教士解释说。

传教士认为围着自己看的人对上帝感兴趣,就和他们说上帝。但他说了半天后发现,这些人还是围着自己看。

“。。”传教士。

传教士这才发现,他们不是对上帝感兴趣,而是对自己感兴趣。自己的金发碧眼,让他们惊奇。

·“王采玉被感动了,因为从他家到菜市场,要走二三十里山路。一路上传教士陪她唠嗑,毫无怨言,最后传教士还帮自己把二三十斤的菜扛回了家。

请看下集《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崛起30、蒋介石母亲为啥把“耶稣和他的门徒”听成了“上帝和他的老婆”?》”

  欢迎喜欢的亲转发收藏、关注作者‘人性的游戏’o(^▽^)o

欢迎关注论文《自然科学价值观》(故事中所说的《物种起源》)淘汰贫穷落后价值观,使用经济社会价值观♪(^∇^*) (价值观的改革开放!)

目录

公理1:技术=经验+教训

应用3:技术和读多少书、什么院校毕业、有什么样的职称、掌握多少知识无关,技术只和经验教训有关。

读书的价值在于,按书中描述操作一遍,成功了是经验,失败了是教训,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会增加我们的技术。

操作后,才能把书中知识变成融于血脉的技术,由于“技术=财富”,所以真正的财富是别人拿不走的。

二战后德国日本变成一片废墟,但他们却能迅速崛起。因为物质财富虽然毁灭,但作为真正财富的技术,却毫发无损。

人掌握技术的方法不局限读书,还包含收看影视剧、接触产品。人通过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学习,所以人通过接触产品掌握技术。

——《自然科学价值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蒋介石小时候一无是处,他母亲却没放弃他,为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dx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