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肚子
虽说“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然而知识越多,思虑越多,越喜欢追根溯源倒是一种永恒的现象。
不就过个端午节吗!
这一天,老百姓就知道吃粽子、插艾草、挂香囊,至于为什么要这样,便很少有人叩问了。
而知识多者则大不同。
每年的端午,都是他们充满“争论”的节日,今年我亦加入了进来,随葫芦打汤汤的遐思迩想。
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
是祭奠屈原还是伍子胥?
祝词是“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30576/0ec76a8ad3871a92.jpg)
祝你“快乐”可以说是所有节日的基本操作,新年快乐、国庆快乐、中秋快乐……但为什么偏偏在端午节的时候会出现“安康”二字呢?
当知识多者探究历史时,在众多端午的说法中,不论是对神明的祈求,还是对时令的描述,都指向一个问题:农历五月是一个事件频发、灾祸交织的时节。
农历五月,开始入夏,阳光热辣,气温猛升,南方气候潮湿,细菌、蚊蝇滋生,衣物都容易霉烂,稻田亦易遭虫害。因此毒虫横行、食物容易腐败,导致疫病开始蔓延在生活中。
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农历五月是“毒月”“恶月”,五日是“恶日”,五月初五这一天更被认为是“恶月恶日”。
于是在这一天,人们采取了一系列应对变化的措施,用以祈福纳祥、压邪禳灾。这些习俗,得以穿越时间,跨越地域,又自然而然地渗透在了生活之中。
一句“端午安康”,即是人在自危时刻最温暖的祝福。
艾草,可以治病,具医药功效,传说能驱邪,招百福。人们相信艾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安康。
端午前两天,我从路边的老农手中买了几把搭配好的桃枝艾草,放在了我们家和对门邻居家的门口,以求驱邪安康。
这次回山东前,女儿特地将两个含有特殊意义的香囊让我和先生带在了身边。飞行及途中的顺利或许有它保驾护航的功劳。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30576/0358b761ce99fa68.jpg)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核心元素。
每逢端午,南北方粽子的甜咸之争就会风起云涌。其实除了甜咸之别以外,粽子早已融入各个地方的饮食文化中。
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还是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三角粽、枕头粽、菱粽、锥粽,小枣、五花肉、蛋黄、火腿、小龙虾……万物皆可“粽”。
中国人的山川湖海,中国人的厨房与爱,以包容的姿态,被两片粽叶紧紧包裹起来,成为千百年来,最受人欢迎的端午美食。
粽中纳百川,胸中有山河。
我包的粽子中有爱心,亦有孝心。
北方人爱吃糯米红枣粽子,来到南方后,总也吃不惯由肉、蛋、海鲜等与糯米构成的咸味粽子。
在南方过了几个端午节,我都要包制红枣粽子,送给在南方的北方人,让他们回味一下故乡及妈妈的味道。
婆婆最爱吃粽子,特别喜欢吃我包的粽子。甭管是不是端午节,只要我在家,总能让婆婆吃上粽子。
婆婆今年97岁了,端午前两天我即连夜包好、煮好,一大早婆婆即吃上了香喷喷、热乎乎的粽子。
每逢佳节倍思亲,端午节亦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