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61期“约”专题活动。
现在的社会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改变,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更新。如今的婚俗礼仪,取代了传统的形式,被包装得高大上,让新婚的男女成了令人羡慕的主角,赚足了眼球。
长期流传下来的“男方娶、女方嫁”这样的说法,除了特殊的嫁娶,至今没有变化,然而一些婚姻里约定俗成的规矩逐渐被打破。
1.孩子的姓氏随父亲。
因为人们受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自身根深蒂固的观念,当一个孩子出生后,在潜意识里就会认为,孩子理所当然地要跟随父亲姓。
在古代,流行“男权至上”,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一个家庭中,孩子随父亲姓是不容置疑的,相反若随母亲姓便是大逆不道,有悖伦理道德。如今这样的现象正在逐渐变化。
姓名本就是一个人的称呼而已,尤其在农村,大人没有什么文化,名字也是随便起,只要叫着顺口就行。比如男孩有“虎子”、“大牛”、女孩有“小花”、“二丫”等,简单好记。
如今的父母却非常在意孩子的姓名,起个名字翻遍家里的字典和书籍,实在不行跑到图书馆查阅,必须给孩子起个好听响亮的名字。大多数人还是按照传统,孩子仍随夫姓,有的妈妈却争取到了特权,让孩子随自己姓。
有的一家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随父姓,另一个孩子随母姓。有的一家就一个孩子,夫妻双方争论不下,只得把两人的姓氏都加上,后面再添俩字,让孩子有了与众不同的名字,也体现出了男女平等。虽然看着别扭,叫起来拗口,但是叫得久了也就顺了。
婚姻嫁娶,男女成家进行着爱和生命的延续。血脉相传仍然在继续,不仅名字变了,姓氏也在悄然改变,变得不再只是随父姓。
2.夫妻的家庭分工。
以前流行“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相夫教子。如今随着女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加上女人也上班工作,甚至负责家庭的重要开支。于是在夫妻谈判时,赋予了她们更多的话语权,以及在生活中的选择权。
养娃育娃的责任不再只是属于女人,朋友的家庭就属于这样。她是一位上班族,老公是自由职业,他们独立带娃,没有老人的帮衬。一般她要早起做饭,饭后匆忙赶去上班,剩下的交给丈夫。男人收拾完一切,帮女儿扎好辫子,穿上合适的衣服,然后送孩子上学。放学接孩子的任务,大部分是丈夫,偶尔由她接替。晚饭有时在家做,有时外面解决,怎么方便怎么办。
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也由她转给了丈夫,毕竟男人比较理性,她总是忍不住发脾气。关于家务问题,那也是双方共同分担,至于谁多干一点少干一点,本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夫妻齐心协力,才能让家庭越过越好!
3.嫁乞随乞,嫁叟随叟。
从前男女的婚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的男女崇尚“恋爱自由”、“我的婚姻我做主”。然而以爱情为起点的婚姻,最终还是会以离婚收场。在外人为其惋惜的同时,他们却以“婚姻自由”来作为自己的感情理念,在他们眼里婚姻如同儿戏。
在不被允许自由恋爱的年代,很多人为了爱奋不顾身,无怨无悔地陪伴到老,有的人为了对方可以终身不娶,永生不嫁,用一生守护着那份感情。这样浪漫的爱情故事被现代的人们羡慕着,憧憬着。
在这个自由开放的社会,真心变得很奢侈,婚姻也只是一种形式。婚姻是一枚戴在无名指上的戒指,不想戴可以随时摘下;婚姻是一个红色的小本,不喜欢可以换成绿本。当下年轻人崇尚的一纸婚书,许下浪漫的誓言后就成了过往,至于对婚姻的约束力,也有待验证。
结语
世间万物都在变,环境在变,人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时间。我们要在变中求不变,在不变中求万变。
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传统文化,将婚礼上的西式婚纱换成了中式喜服,取消了张扬的婚车车队,以简单的自行车车队来代替。这是一种思想的进步,本质大于形式。
婚姻里那些约定俗成的规矩逐渐被打破,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婚姻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夫妻能够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才能收获白头偕老的浪漫,成为一段佳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4891598/83648ce77ecd037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