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宠辱若惊(再读《道德经》)

作者: 白痴老猫 | 来源:发表于2018-08-18 21:38 被阅读61次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於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道德经》第13节。这一节紧跟上一节。上一节老子给我们讲了欲望使本能驳离了生存,圣人提倡要我们从欲望回归本能。这一节给我们讲述了欲望产生的根源。

这一节先要弄明白这个"若″字。若的本义是顺从,也有如若、如同的解释。如果按"如同"来理解,宠辱若惊就应解释为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吓。

如果按顺从解,则应理解为宠与辱顺从于惊。这样感觉有点解释不通。但我却倾向于按顺从来理解。

关键是我们怎来理解宠、辱、惊这三个字的意思。按字面理解分别是:荣宠、侮辱、惊吓。我们是不是可以深入、展开了来理解呢?

上一节讲了欲望,这三个字是否跟欲望有关呢?

佛教有爱别离苦,恶憎会苦的说法。宠,我理解为能使我快乐的心理体验,正面的好的心理体验,对应于爱别离苦的爱。比如吃美食、看美女,受人尊重等等。辱,就应该是痛苦的情绪体验了,反面的要躲避的心理体验,对应于恶憎会苦的恶憎。比如受伤了好痛,失恋了,被人骂了等等。

惊:马骇也《说文》。被吓到的马,狂奔而去,谁也束缚不了。

好的、坏的各种的心理体验,本来是人的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为了我们能趋利避害,能生存下来。现在却演变成欲望,顺从于那匹受惊吓的马,狂奔而去。与本能,与生存这个根本目标渐行渐远。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宠辱得失都已被欲望所左右。但这有什么不好吗?欲望会使人盲、聋、爽。是受惊吓而狂奔而去的马,远离了生存目标,肯定不好!不但不好,还是大患。

佛说执着于欲望是人生苦的根源,老子也说欲望是患,还是个大患。但关键是对于这个大患我们却还非常地宝贝它,不肯舍弃。佛说执念,老子说贵大患

那么我们的执念,我们的欲望(大患)是怎么产生的呢?佛说欲望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在本来的地方了,老子更干脆,我们的心如受骇之马。那么这个心怎么就会不在原来的地方了呢?

因为我们有了自我意识!佛称之为"有情",老子说有身。身,应该理解为自我意识,而不是身体。如果身是指身体,那么按字面理解,人类从前、现在、将来都摆脱不了这个大患,那么老子写《道德经》也没什么意思了。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我为什么有(欲望这个)大患,因为我有了自我意识。如果我没有自我意识(一切凭本能行事),我还会有什么大患(欲望)呢?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於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这两句应该是同一个意思的重复。在记录文字惜字如金的古代,花如此重墨重复讲述,只有一个意思,这句话很重要。

寄托天下,应该是掌控天下,管理好天下的意思。能管理好天下,掌控好天下的,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唯有圣人。而圣人掌管好天下的唯一法门,就是无为。

我们往回看,是不是圣人,无为?答案是否定的,不是!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不是圣人,是"贵以身为天下者",以"身"来管理天下的那个人。不是无为,是"为天下"。

为天下,管理天下。

以身为天下,以(满足)自我意识(欲望、大患)为出发点来管理天下。

这样的人能管理好天下吗?显然不能!所以我猜测这两句是反问句,重要的事情老子要问两遍: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於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以欲望为目标来管理天下,能掌控天下吗?能吗?

答案是:不可!不能!

圣人是怎么做的?上一节就讲了:圣人为腹不为目!

相关文章

  • 18、宠辱若惊(再读《道德经》)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

  • 宠辱若惊

    《道德经》十三章 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 【觉悟《道德经》,宠辱不惊、顺应大道】

    【觉悟《道德经》,宠辱不惊、顺应大道】 《道德经》云: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

  • 共学《道德经》第13天

    共学《道德经》第13天2022年2月28日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

  • 以“道”解“道”,惊天动地颠覆性解读《道德经》之第13章

    曲焕章2018-02-17 08:43:18 《佛道一如道德经 》第13章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

  • 百字瞻瞻3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读经悟道13)

    【道德经】第13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

  • 《道德经》——我读懂了神存在的状态

    《道德经》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 宠辱不惊

    道德经云: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

  • 论"宠辱皆忘"

    《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解读: 得宠...

网友评论

  • 橡木桶:若无为于私利,忘我于自身,就无大患。无我者,合己于天下者,可以把天下基于他,无私者,并身于天下者,可以把天下托付于他。好君主,不以己身为图,而以天下是谋。故能无为于自我,大为于天下,即为无为,而有无不为之功,才能死而不亡,万寿无疆

本文标题:18、宠辱若惊(再读《道德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dg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