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学修证哲思读书
我读《传习录》25-有生死的现象,没有生死的事实

我读《传习录》25-有生死的现象,没有生死的事实

作者: 心源心读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11:11 被阅读6次

文/罗文念

萧惠问死生之道。先生曰:“知昼夜,即知死生”。问昼夜之道。曰:“知昼则知夜”。曰:“昼亦有所不知乎”?先生曰:“汝能知昼,懵懵而兴,蠢蠢而食。行不著,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惟‘息有养,瞬有存’。此心惺惺明明,天理无一念间断,才是能知昼。这便是天德。便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更有甚么死生”?

------《传习录》

我读《传习录》25-有生死的现象,没有生死的事实

萧惠向王阳明先生请教关于生死的问题,王阳明先生没有直接给答案,而是抛出昼夜更替的现象让萧惠自己去悟。后面又补充说,如果了解了白天,也就明白了黑夜。言外之意似乎是在说了解了生,就能明白死是怎么一回事。这跟孔子的回答“未知生,焉知死”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什么说知道了生就了解了死呢?因为生死只是一个相,这个相在不停的变化,变化会产生阴阳的两面,阴阳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了解了阴的内涵,就明白了阳的道理。生死是一对阴阳,了解了生,也就明白了死。庄子在他的内篇《齐物论》中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我读《传习录》25-有生死的现象,没有生死的事实

生命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死亡就开始了;死亡来临的那一刻,另一种生或许又开始了。生是一种相,死也是一种相,所有的相都不是真相,真相是那个能生能死的东西,它是所有生命的本源,与我们相关的一切都是它创造出来的。

生命可以有很多形态,就像水可以有很多形态一样。有时候,水的形态消失了,变成了云气或冰雪。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水其实并没有消失,只是在相上产生了变化。有存在和消失的现象,没有存在和消失的事实。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样,有生死的现象,没有生死的事实。

我读《传习录》25-有生死的现象,没有生死的事实

王阳明先生五十岁那年,有一天,他到镇江的金山寺游玩。走过很多地方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寺庙里面有一间比较秘密的关房,房门紧锁,看起来破旧不堪,门上还贴了封条,不准任何人入内。王阳明当时做了很大的官,对影响社会稳定的事情也会比较在意,在这么一个隐蔽的地方,会不会在里面搞什么秘密的活动,他很好奇,就想进去看看。但知事和尚解释说:一位圆寂老僧的肉身舍利就在这间房,所以五十年来未曾打开,可以进去。王阳明先生听和尚这么一说,对这件事情更感兴趣了,一声令下,坚决要求开门,知事和尚不敢得罪朝廷命官,只好打开门让王阳明先生进去看一看。当房门被打开,他看到一个圆寂老僧端坐在蒲团上,宝相庄严。墙上还写有一首偈语:五十年后王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王守仁是王阳明的本名,所以王阳明大吃一惊,怅然若失,明白了原来自己就是眼前这个五十年前的僧人,于是出钱吩咐寺僧为这坐龛圆寂的和尚肉身建塔。

我读《传习录》25-有生死的现象,没有生死的事实

相关文章

  • 我读《传习录》25-有生死的现象,没有生死的事实

    文/罗文念 萧惠问死生之道。先生曰:“知昼夜,即知死生”。问昼夜之道。曰:“知昼则知夜”。曰:“昼亦有所不知乎”?...

  • 生死之道与做人做事

    读《传习录》,有这样一段文字,大意如下:萧惠向王阳明先生请教生死之道。先生说,知道了昼夜就能知道生死。萧惠再请教昼...

  • 生死亦大也!——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生死亦大也!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我想写一篇关于生死的文章! 因为这几天我读了关于生死的文章。其中之一 就有...

  • 人生发布会第八天

    早起篇 早上起来读国学经典《传习录》第八章答顾东桥书 今天早上因为生死官要宣布一些伙伴离开。其实我心里挺难受的。 ...

  • 看似佛系的背后

    昨日,在梦里经历一场生死,没有撕心裂肺,没有遗憾,就是简单的生死。 近来,我做的梦都挺奇怪,有生死别离,有戏剧过往...

  • 无关生死

    文/子衿 都说 生死面前一切事小 可 为什么 还是有那么多人 选择慷慨赴死 事实证明 这个世界上 有很多比生死 更...

  • 《观》

    观,静静地感知自己的呼吸,只要有命,对啥都能看得惯。人有分段生死,用平和的心善待因果面前的生死现象,用努力的心尽量...

  • 读书笔记

    你想的简单,一切就变得简单 活的有胆 “生死由心,生死由身,生死由道,生死由生死”,不要为看不见的恐惧和不安所...

  • 没有生死

    〔2017.10.11下午5时〕 有好多话想说,但到了嘴边就噎住了。这一天我觉得很平常,成都的天气很怪,10月金秋...

  • 读《生死场》

    《生死场》的作者是民国时期享有盛誉的女作家萧红。书名为《生死场》,即讲述着20年代至30年代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传习录》25-有生死的现象,没有生死的事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qg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