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一个传奇的人物。
在曾国藩出生的时候,他的曾祖父曾竟希曾梦到巨蟒临门。后来,就生了曾国藩。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记载的就有两位名人是巨蟒转世。
一位是西汉末年的王莽,据说是白蟒化身,另一位是唐朝的兵马大元帅郭子仪,据说也是蟒蛇转世。
如期说曾国藩是蟒蛇转世,不如说是曾家渴望摆脱世代务农的局面,因为曾家祖上几代都是务农的,所以曾祖父曾竟希特别的希望能出现一个文曲星,以便摆脱掉农民家庭的帽子,光宗耀祖。
虽然曾国藩的出身充满的传奇的色彩,但今天我所讲的事情更是波澜壮阔,充满了悬念。
那就是曾国藩拒绝称帝。
是不是这个话题很有震撼力呀。
既然想称帝,就要凭实力说话,那曾国藩的实力如何呢?
曾国藩的湘军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威胁清王朝的统治的时候组建的,到1863年,湘军攻下南京后,曾国藩实际上已经控制了整个统治集团。
这时的曾国藩手里就有三十万军队可以直接调动,他比当时的清政府的兵力超出了很多。当时僧格林沁是清政府军事力量的支柱,但他的部队却动弹不得,他的部队已经被北方的捻军死死的牵制住了。
而曾国藩呢,曾国荃率领的五万多人的嫡系的原湘军,李鸿章的五万的淮军也会听他指挥的,还有就是左宗棠的楚军,在关键的时候,相信他也不会干涉左宗棠的行动。
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具备了。
但曾国藩却拒绝了他弟弟曾国荃和一些属下的意见,拒绝称帝。
其实这个决定是曾国藩深思熟虑的结果。
曾国藩深知这三个因素困扰着他,一有不慎,定然是功败垂成。
第一个因素就是源于曾国藩的本身。
曾国藩深受晚清的理学大师唐鉴的影响,满脑子都是忠君报国的思想,他起兵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卫地主阶级的利益,保卫清朝。这就一个从他本身根本无法逾越的一个坎。
第二个因素就是称帝的条件还不成熟。
当时湘军攻陷天京后,人心思归,以至于战斗力锐减,更何况,湘军起兵是以“保卫儒教”和“忠君报国”为号召的,一旦曾国藩称帝,湘军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这点曾国藩心里是很清楚的。
曾国也深知满人的朝廷对汉人的防范,特别是防范那些握有重兵的汉人,却是老谋深算,戒备森严的。
湘军兵力虽然在苏、浙、赣、皖南等处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但官文、冯子才等环伺四周,尤其是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在防范着,曾国藩时刻感觉到有一张大网张罗在四周。只等湘军一有反叛的端倪,他们就会围过来。
令曾国藩最为担心的是左宗棠。位列督抚,有着显赫的战功,早就对左宗棠不满了。倘若与朝廷分庭抗礼,左宗棠一定会是湘军中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
左宗棠在眼下海内的将才中,没有一个能够对付得了他。
到了那个时候,对左宗棠是极为有利的,集全国的粮饷兵力,消灭曾氏家族的湘军,比消灭太平军容易多了。
这一点,曾国潘是有深远眼光的。
第三个因素就是,一旦称帝,将会破坏统一。
如果曾国潘真的称帝,又会引起社会动荡,天下统一的局面又会被打破。人民又会生活水深火热之中。
从这一方面来讲,曾国藩不称帝,也是于国于民的一件好事。
您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