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之水,濯吾缨,濯吾足

作者: 徽韵蒹葭 | 来源:发表于2022-12-23 18:02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断断续续,终于一字不落地读完了432000字的《沧浪之水》。这是我2022年读完的第三本小说。读完《红楼梦》,恍恍惚惚了解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读完《沧浪之水》,仿佛站在空无一人的山顶,看着山下如蝼蚁般攀爬上山的众生,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尔尔。那是一种一闪而过的顿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闪”会很快被淹没到红尘俗世中,但是读过的文字,乍现的想法会在岁月的浸润下内化为思想的一部分,去丰富自己,开阔自己,慰藉自己。

    那天,夕阳的余光渐渐淡了下去,窗外的树很安静,连最纤细的树枝都纹丝不动。这时候我正读到小说的倒数第二页,故事里也是一个夕阳西沉又寂寥的黄昏,一个让人容易被某种心底深处的忧伤和虚无情绪包裹着的时间节点。

    池大为走到了生他养他的那片苍翠的山林之中,带着他的成就,他的梦想,他的忏悔,他的潮水般的思念,他的遗憾,他的空虚,他的对人生的终极困惑,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嘲讽去见了他已故的父亲。

    所有复杂微妙的情绪被闫真的神笔融合进了那样一个寂静又寥落的黄昏里。仿佛有魔力般把阅读的人一起吸进了那样一个压抑,沉重的环境里,让人不得不跟着一起呼吸,思考,悲喜。

    从穷乡僻壤走出去的二十多岁的池大为名牌大学毕业后被厅长点名要进了省卫生厅工作,他是当时厅里唯一的一个研究生,本该前途无量,仕途一帆风顺。

    然而当官不是搞业务。仿佛完全是两种价值体系,两个思维系统。一心以天下千秋为己任的池大为看不惯官场的阿谀奉承,尔虞我诈,蝇营狗苟。把一切有此类行为的皆成为“猪人”,“狗人”。

    众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

    可想而知,等着他的只有冷板凳。在一个不被重视的部门干着“闲活”,仿佛被打入冷宫,一打就是八年。

    这八年,他鄙视的人升了职,加了薪,住了好房子;他不屑的人发了财,开了豪车;他欣赏的一辈子清高不跟人低头的晏老师却住着狭小的房子,女儿工作的安排自己帮不上丝毫的忙。

    他池大为自己呢,结了婚生了儿子却一直住着筒子楼,丈母娘的那一间房还是他死皮赖脸“抢”的,儿子受伤急需要救助的时候,帮助他的人却都是他嗤之以鼻的人,可是他不得不接受他们的帮助,因为他们一个手里有权,一个有钱,关键时候这两个他池大为不屑一顾的东西能救自己儿子的命。而他池大为却两手空空,哪怕失去尊严跪地求人也毫无帮助,他一个普通人的尊严在“规则”面前似乎连屁还不如。可是,手里有权的,有钱的却可以在所谓的“规则”面前招摇过市。

    他痛苦的思索他所坚守的君子之道,宁死不屈,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样至纯至至高的人格究竟有什么意义?

    在90年代初市场经济大浪潮的冲击下,一个知识分子所坚守的初心,所肩负的使命和整个社会所趋向的价值取向似乎完全是水火不容的。在坚持一辈子做一个默默无闻,哪怕被诬陷也依然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人民的父亲的影响下成长,发誓一辈子要心怀天下,以千秋大业为己任,从不把个人私利和物质享受放在眼里的池大为迷茫着,纠结着。困顿着,痛苦着,甚至绝望着。

    好在这八年,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中医业务,在重量级刊物上发表了十来篇文章。这也许是他唯一的资本和底气。在物质的困顿,职务的没有起色以及精通俗世之道的妻子的刺激下,池大为终于卸掉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包袱,抛弃了所谓经天纬地的使命,开始去为自己争取一点什么,是什么呢?无非是手中的那点权力而已。走在争取的路上,每走一步都是血迹斑斑,是那曾经信誓旦旦要坚守的信念被粉碎,赤子之心被撕裂时流下的看不见的鲜血。

    他也开始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拍着马屁,讲着口是心非的话......原来只要走出来了背离自己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第二步、第三步或者更多步是那样易如反掌。他终于凭借着自己的“资本”和“正确的站位”获得了他曾经想都没有想过的荣耀,权力,财富。

    当这一切被他紧握在手掌之中的时候,刻在骨子里的那份使命感又回来了:他想为更多的人谋利益,想去构建更宏大的伟业,想去实现他年轻时梦想的千秋伟业——这才是一个知识分子有了权力之后应该有的模样。因此,他拒绝一切来路不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凭借手中的权力就可以得到的巨额财富,他拒绝了情感上无比贪恋,可是道德和理智上却不允许他越雷池一步的女人孟晓敏。

    一个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或者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是什么?不是去贪图安乐,不是去享用荣华富贵,不是去怀抱美人,不是为己谋私利,而是利用自己的资源,去为更广大的民众谋取利益。小说没有写得如此直白,不过读者可以通过池大为心灵的碎片拼凑出来。

    我大胆地想池大为内心世界的冲突其实就是一个流淌着中国文化血液的知识分子和不断变化着的世界的冲突,也就是传统的文化观念如何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相协调。

    池大为的梦想是以天下为己任,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这是积极进取的儒家文化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梦想和使命。他身上又有知识分子的那份清高,自由精神,独立人格,自然天性和逍遥境界,这显然是老庄的道家文化在一个知识分子的骨子里刻下的深刻的烙印。

    是入世?是出世?入世,就得学会在俗世中打拼生存的法则,果断抛弃,或者削弱人格精神的那些棱角;出世,谁又甘心在市场经济中守住那份清贫,就算自己能够如此洒脱,身上那份家庭的担子允许吗?

    到底该如何选择?如何活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是本书扉页上的一句话,我想也是作者给出的答案。

    《沧浪之水》这部小说应该是对《楚辞·渔父》最浪漫而又最深刻的阐释和注解。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沧浪之水,濯吾缨,濯吾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lb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