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好奇,继续期待,做自己的首席学习官,这里是易喜聊成长。
前两天与一个分公司的老总吃饭,席间听到她讲述过去每年都在做的扶贫故事,很感动。
那是她与基金公司合作到贵州最贫穷乡村里,援助贫困学校和留守儿童的故事,我被故事的细节深深打动。在听到她们开着满载着扶贫物资的卡车却进不去,那个村而不得不换了两趟车才开进去的时候,在听到她们亲眼看到那个贫困学校里的四年级学生拿着被赠予的靴子左顾右盼不知道怎么穿的时候,在听到那个学校七个教师男女每天只同睡一张通铺的时候,我内心十分感慨:即使是这个时代,很多我们不加以珍惜、每天吐槽和表达各种不满足的事物,对另一部分人来说,是需要付出高额代价也难以拥有的。
是啊,就这么被感动了。如今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已经不是那种助人为乐的故事,而是一个人为了一个目标,能长期地约束自己做出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坚持在自己道路上的故事;能打动我们的不再是什么宏图伟业、改变世界的壮举,是能把我们无障碍的带入到某种场景的平凡故事。
擅长营造“场景代入感”的人正以各种姿势,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拉选票、装搞笑,到促销费、把迷妹,我们是一边激动的直叫好,一边感动的抹眼泪。
今天我们也来凑个热闹,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一看,怎么通过营造场景代入感把管理课程做活。
市面上管理课程的几个痛点
先说说市面上管理课程的几个痛点。
“有道理,没啥用”
这个是最常见的一种,课程里引经据典,到处是案例、数据,还有很多科学实验得出的结论,再加上讲师经过仔细推敲的言辞润色,听上去好像句句都很“实战”,事后再回顾却啥也想不起来。
有一种意想,说想不起来是因为那些道理已经融进了我们日常的决策中了,但愿吧。
“有意思,没关联”
还有一个痛点,这类管理课程的亮点是用各种段子让你觉得特好玩、好笑,或者通过游戏、拓展、角色扮演等活动让人参与其中,总之,过程很有意思,可是有趣之后与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没啥关联,那就成了听热闹了。
“有灵感,没落地”
有些管理课程会零散的给我们一些点子,这主要与部分讲师对培训的定位有关,他们认为学员不需要掌握课程的主体思想,哪怕只有一句话提醒了启发了他,课程就是有价值的。
然而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样的课程显然消耗学员的时间成本太高了。
这三类常见的痛点有一个共性的原因,那就是“课归课,我归我”,两者关联不大,这类管理课程的课程设计,不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课程设计。
如此看来,怎样让两者关联起来,就是把管理课程激活的钥匙了,这把钥匙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场景化课程设计。
我们这里谈一谈场景化课程设计的简单应用,以后有机会单独聊一下。
场景化课程设计的三个简单应用
1.课程导入用自己的场景
在讲干货之前,我们需要激发学员的注意力,如果这部分忽略掉,后面的精华学员根本就没听,这部分操作就叫做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有很多种方式,对管理课程来说,开头就应该学用员熟知的管理场景导入,让学员明白,咱们这个课不废话,直击痛点。
2.举例用自己的场景
讲完干货,你最好能用实际案例证明这部分干货是有效的,用知名企业的案例也许更有号召力,但要想说服学员,最具说服力的是企业自己的案例,因为它已经最大限度的排除了方法论的不适用性。
3.练习和应用,用自己的场景
证明过干货确实有效,学员就已经开始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准备实践了,这个时候安排适当的练习和应用可以强化、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问题来了,练习题该怎么出?
效果最佳的方法是,从学员日常工作中实际发生的场景里,提炼出练习题。理想状态下,学员交的作业经过几番修改后,就应该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反过来讲,如果作业交完了却没法应用到实际工作,这个练习题就是失败的,这一部分的课程设计是失败的。
场景化课程设计的两个实践
我们尝试过两个实践,与大家分享一下。
1.全程用自己的场景定制开发
这种课程设计的定制化程度是最高的,他只是在内核上引用了管理模型,如“领导力的5项修炼”、“4D团队管理”,形式上在导入环节、举例环节、练习和转化环节都用自己的场景。
我给他用一个比喻,就是“穿别人的衣服,走自己的台步”,这样的课程最大的好处是,学员有代入感,理论有了落地性,课堂的产出可以拿到工作中直接使用,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课程设计。
当然,这类课程设计的开发难度是比较大的,课程设计者要花大量的精力去搜集工作场景和痛点问题,这是做课程研发的思路。
2.用别人的场景,提自己的问题。
如今我们对生产的耐心越来越少,追求“想要即得到”的极致体验,很多企业没有耐心投入大量精力做课程研发,那么一个代价相对比较低的做法是,引用成熟的课程,套入别人的场景,提自己的问题。
这种做法是攒课,把别人的场景与自己的痛点做一个拼盘。最简单的做法是视频教学,看几段视频,提几个自己组织内的管理问题,启发学员进行研讨,视频里的所有场景都是设定好的,我们借用这个场景去理解概念,然后跳出来回到自己的场景,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种课程设计的好处是,出活快,不需要研发,而且课堂上也能产出拿回去就能用的方案。风险点在于,如果引导技巧偏弱,授课过程的拼凑感就很明显,学员容易跳戏。
总结一下,无论是组织的需要,还是学员的需要,人们对管理课程的期望,已经远远不止是“长见识、开眼界、听妙语、图热闹”,而是改进绩效结果和矫正行为。
要想满足这样的期望,我们需要对管理课程做场景化设计。以上就是对如何设计管理课程的一点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