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学习善读「论语」中国传统文化
善读「论语」3.5:以礼别夷狄华夏,用仁分野蛮文明

善读「论语」3.5:以礼别夷狄华夏,用仁分野蛮文明

作者: 善氏 | 来源:发表于2018-05-02 16:08 被阅读15次

「八佾篇第三」5 

【原文】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

孔子说:“野蛮社会之有君,未若文明社会之无君也。”

【注释】

“夷狄”是“夷蛮戎狄”的简称。“夷蛮戎狄”即古代中原地区周边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当时这些地区较为野蛮落后,故引申为“野蛮社会”。

“不如”有两解,一为“不及”,一为“不像”,历来争讼纷纭。钱穆和杨伯峻先生均作“不及”解,今从之。

“诸夏”是中国古代周王朝的自称,也称“夏”、“华夏”。在周朝时,凡守礼义之诸侯,称为诸夏,故引申为“文明社会”。

“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提出了令后世之人两千年来争论不休的话题“夷夏之辨”。

由于“华”与“夏”在古代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故常连用为“华夏”。华即是夏,故“夷夏之辨”也称“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是根据礼仪来区分华夏和夷狄。其中《春秋》是华夏礼仪的宗旨,《周礼》、《仪礼》、《礼记》是具体的规则,因此“华夷之辨”本质上是一个文化概念。

韩愈在其著作《原道》中说:“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可见,华夷之分不在血统,而在文化。虽然后来也有人将“华夏”用作民族概念,但若抛开“华夏文明载体”的文化背景,“华夏”作为民族概念也就只有人类学的意义了。

孟子曰:“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孟子强调要以华夏的仁义文明去改变落后的文化,而反对被“夷狄”文化所同化。孟子的这一观点也表明“华夏”属于文化概念。而在文化概念中,“华夏”代表了“文明”,“夷狄”代表了野蛮。

何为文明?《礼·礼器》云:“忠信,礼之本也”,就是说仁德乃礼之根本;《史记·乐书》云:“礼自外作,故文”,也就是说经过仁德教化的就是“文”。仁德教化得好,以至于人民的仁德昌明,这就是“文明”。

而未经仁德教化的人民就是“化外之民”,以利欲为驱动行事,主张暴力,奉行丛林法则。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质胜文则野”,这就是野蛮。

文明和野蛮的分野不在时间,不能说古代就是野蛮的,现代就是文明的。古人讲究“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现代人则对自然过度开发、疯狂掠夺和大肆破坏。与古人相比,现代人不但是野蛮的,而且是极其野蛮。

文明和野蛮的分野也不在物质。今天物质的发达程度与几十年前相比可谓有天壤之别,但今天的社会文明程度恐怕远不如几十年前。仅举一例参考。民国时期,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手握庚子赔款的巨额退款,自己家入不敷出,他却没动过一分一毫。梅校长的太太靠叫卖自制的点心,补贴家用;梅校长儿子的眼镜丢了,也没钱配一副新眼镜。民国时期高校的校长们,公私都分得很清楚,他们虽物质清贫但精神富有,这就是文明。现在的大学校长们呢?

文明和野蛮的分野也不在强弱。当年的法西斯日本和德国各自是东西方世界的强国。但他们发动侵略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德国几乎占领整个欧洲,日本几乎占领整个中国,他们的强大有目共睹,但谁会认为他们的强大代表文明?

文明和野蛮的分野也不在地域。谁崇尚礼法,实行民主仁政,谁就是文明;谁崇尚极权,实行专制暴政,谁就是野蛮。

文明从内到外都是一种精神体现,而与物质无关。仁义与否才是华夷之辨的根本。

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仁”为核心的华夏文化显然更加善良、温和、包容。

作为西方文化的源泉之一,基督教与其姊妹宗教伊斯兰教一样,都是排他性的,在多数情况下是靠暴力强制推广的。历史上,西方曾发生多次宗教战争,比如持续时间长达200年的九次“十字军东征”。甚至在现代,同出一源却因宗教分歧而导致的战争和恐怖活动也屡见不鲜。西方教会在历史上还曾对科学和异见人士长期施以残酷迫害。以华夏文明的观点来看,这些行为无疑都是属于“夷狄”的野蛮行径。

正是由于对历史的透彻了解和对东西方文化的冷静分析,使得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博士坚信,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

【学者观点】汤因比博士的“华夷观”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889年-1975年),英国人,是“近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和伟大的智者。汤因比对历史有独到的眼光,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汤因比博士坚信未来的人类应当走向一个“世界国家”,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可能避免为追求狭隘的民族和国家利益而导致人类社会的灭亡。而人类社会如果要过渡到这样一个“世界国家”,就必须要有一个能适应大一统的文化价值体系作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剂”,而西方文化显然是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的。因为西方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就再也没有形成一个“天下主义”的国家来统一西方世界,而西方的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恰恰是在此之后的历史发展主线。虽然西方文明在过去的几百年通过武力征伐将世界带入到一个统一的经济市场,并且西方文明在经济和科技上的领先优势也影响了世界,但西方文明却无法为世界提供永久和平的整合模式,甚至连西方内部本身都无法统一。

汤因比很欣赏中国长久保持国家统一的政治与文化传统,并认为在全世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案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汤因比赞成中国的专制体制,除了他认为“独裁制毫无疑问地是一种灾难”的立场,还因为他很清楚,维持中国大一统的关键在于中国独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汤因比有理由相信,如果在更为恶劣的专制环境下,中国都能依靠独有的文化维持大一统的局面长达两千年之久,那么在世界政治环境不断进步的今天,还有什么理由怀疑中国文化不能为“世界国家”的整合模式发挥更加行之有效的作用呢?

作为当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对中国充满了期待,非常盼望并相信中国一定能够在未来对世界在政治和精神上的统一做出主要贡献。汤因比认为人类的希望在东方,而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

汤因比也直言不讳地预言:未来最有资格和最有可能为人类社会开创新文明的是中国,中国文明将一统世界。在汤因比看来,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当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汤因比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主要是指中国文化,汤因比尤其认为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教将引领人类走出迷误和苦难,走向和平安定的康庄大道。

在阐述中华文化对人类未来文明重大意义的同时,汤因比博士也肯定了西方文化中的积极部分对达成人类这一伟大共同目标的不可或缺的意义。他认为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是人类未来最美好和永恒的新文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东北老齐:华夷之辨及其衍生品,是很敏感的话题。

本文标题:善读「论语」3.5:以礼别夷狄华夏,用仁分野蛮文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ec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