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学习笔记
《论语》第七讲 孝悌
为人第二个方面的内容 “孝悌”。
在孔子看来,孝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格。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论语.学而》
弟子:学生,小辈。弟子回到家里要尽孝,走上社会对长辈尊敬,说话做事要谨慎、讲信用,多爱人,与人团结和睦,这样离仁就不远了。
《弟子规 》,这本书主要根据这几句话写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蒙训读物。
• 孔子为什么强调孝悌?
• 孝道是中国传统的重要价值观。
• 孔子提出一个重要儒家学说范畴“仁”,仁的基础是“孝悌”。
孔子为什么强调孝悌,《论语》当中有两句话明确反映这个问题。
第一句: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意思是,儒家学说中“仁”的基础是“孝悌”。
第二句: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意指:在家里非常孝顺的人,走上社会会犯上作乱,犯奸做科的,比较罕见。
我们看一个人,就看此人对他父母的态度,如果这个人对他父母的态度都很恶劣,那很难想象,他对其他人、同事、朋友有很好的情感。
孔子在讲 “孝悌” 过程中特别强调孝道。
• 孝有大孝和小孝之分。
• 大孝:愚孝愚忠
• 小孝:善事父母
《论语中》,孔子对“孝道”中的小孝,“善事父母”有四个方面的论述:
第一 赡养, 赡养父母。
• 孔子的弟子子夏说 “事父母能竭其力”。
• 事奉父母要竭尽其力。不仅是生活上竭尽其力,而且各方面都要对父母加以关注。
• 孔子讲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父母在世的时候,尽量不远游,如果远游,父母没人照顾。游必有方,指必须远游的话,一定要告诉父母,自己所在的地方,免得父母担忧。方:方位。 “方” 也可以是方式方法。如果要远游,必须事先想好如何安顿父母的方法。
• 孟武伯问孝,孟武伯是孔子的弟子。孟武伯问孝道:
• 孔子回答:父母唯其疾是忧?
• 意 “子女最担心的是父母的疾病”。
第二 礼待父母。
所谓礼待,就是无违。无违,就是不要违背礼仪礼节。
《论语.为政》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第三 色敬
色敬,指对父母要和颜悦色。
子游问孝,孔子回答:“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子如能赡养父母是可以的,但如果对父母没有敬意,赡养父母与养狗、马有什么区别。
子夏问孝:“色难”
孔子回答:“给父母好脸色,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我们要从心底生出对父母的敬爱之心,形诸于脸色。
第四 劝谏
父母有过失怎么办?
孔子说:“事父母几谏”。但孔子不强调愚孝。
如果父母有过失,我们要小心劝谏。孔子反对愚孝。
学习小结:
为人的第二个内容,孝悌。
1. 孝道是中国传统的重要价值观。
2. 大孝:愚孝愚忠 效忠国家、民族气节
3. 小孝:善事父母 照顾礼敬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