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子罕22、23两节。孔老夫子在最开始讲修身时,就有功亏一篑的说法。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讲修身有个坎,差一篑就能过坎了。另一个是很多人注定过不了这个坎,那怕只差一篑。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庄稼只长苗而不开花的情况有,只开花而不抽穗的情况也有。
你看,有的修身修得一点进展都没有,连花都没开。有的虽有进展,但最终仍是没能过那个坎而得道成圣,只抽穗开花,最终还是没有结果。
在孔老夫子看来,对于个人修身,年轻就是本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篇),从十五岁立志修身学习开始,未来成就是个未知数,一切暂有可能。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年轻人是可畏的,怎么知道他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你呢?
但不同于佛教的顿悟,或是回首是岸、立地成佛。儒家的修身终归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虽然年轻时一切都有可能,但如果到了一定年纪,还是无所成就的话,则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不秀、不实之苗了。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到了四、五十岁还没建树,那差不多就这样,洗洗睡吧,无所畏了。
在孔老夫子看来,最起码"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四十岁有独立判断,五十岁能感知天命,这样才会有过坎成圣的可能。
这样看来,我是成圣无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