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道学•国学•养生
道,如何治天下 | 《道德经》学习笔记(三)

道,如何治天下 | 《道德经》学习笔记(三)

作者: 阎耀永 | 来源:发表于2017-06-14 00:27 被阅读0次
这个世界有规律,我们在无数次突破认知、无穷接近真相的过程中,世事了然。 自在,自由。

自在,自由

同一个道理,法家,儒家,道家的运用区别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民争,民盗,民心乱是治理天下的大命题,这是众家的共识。法家以商鞅为代表,倡导用严刑厉法、乱世重典和贫民之术,来保障治理,角度是对外发力;儒家以孟子为代表,强调仁政、礼治来改善治理,角度是对内修身;道家以老子为代表,不谈可上手的方子,而告诉病根在哪:尚贤,贵货,见可欲。也就是社会地位、吃穿用不断精致、讲排场要画面这三类权、利、尊让治理失控,管控住这三者,就可以让治理稳固。

道家跳出立场讲客观源头。


道家定义下的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让老百姓傻乎乎:吃用不愁——实腹强骨;但不能让他们想太多——虚心弱志;

让社会精英和意见领袖不敢为天下先。

那么社会就在无为的状态,不需治理社会就自动运行。


道的样子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的三个感受:冲,不执,不牵绊,用之不竭;

渊:沉静,黑洞一般,万物根源;

湛:清、净,或有或无。

他在一切有形的缔造主之前。


规律的冷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对天地和圣人不要有立场偏好上的期许,他们都是抽离到立场之上来运行的。不因为人的前提预设而转变。


优选的状态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如同风箱,虚到不屈就是极限了,动起来不断地出风,就是这样发挥着运行着。

动的多,术就会穷,这种状态要谨慎,因为会透支,正如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反不如以中和的状态来平复自己,生生不竭,能量永续。

相关文章

  • 道,如何治天下 | 《道德经》学习笔记(三)

    这个世界有规律,我们在无数次突破认知、无穷接近真相的过程中,世事了然。自在,自由。 同一个道理,法家,儒家,道家的...

  • 反者 道之动

    ——掌上国学院杨鹏讲《道德经》学习笔记 《道德经》第四十章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

  • 治大国 若烹小鲜

    ——掌上国学院杨鹏讲《道德经》学习笔记 《道德经》第六十章全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xiǎn)。以道立天下,其鬼不...

  • 和曰常

    ——《道德经》学习笔记 《道德经》第三十章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

  • 《道德经》笔记 自序

    《道德经》笔记 自序 原创 2018-03-10 韩江涛 道元社书院 引导关注 《道德经》学习笔记 序一 人类起于...

  • 道德经学习笔记2

    道德经学习笔记2 《道德经》(王弼注本初读) 学习笔记。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第六十章 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道德经 老子 李若水译评 4个笔记 第六十章 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 治大国,若烹小鲜[1]。 以道莅[2]天下...

  • 物壮则老

    ——《道德经》学习笔记 第三十章原文: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

  • 知足之足 恒足矣

    ——掌上国学院杨鹏讲《道德经》学习笔记 《道德经》四十六章全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

  • 天下之至柔力量

    ——掌上国学院杨鹏解读《道德经》学习笔记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全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如何治天下 | 《道德经》学习笔记(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wj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