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有规律,我们在无数次突破认知、无穷接近真相的过程中,世事了然。 自在,自由。自在,自由
同一个道理,法家,儒家,道家的运用区别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民争,民盗,民心乱是治理天下的大命题,这是众家的共识。法家以商鞅为代表,倡导用严刑厉法、乱世重典和贫民之术,来保障治理,角度是对外发力;儒家以孟子为代表,强调仁政、礼治来改善治理,角度是对内修身;道家以老子为代表,不谈可上手的方子,而告诉病根在哪:尚贤,贵货,见可欲。也就是社会地位、吃穿用不断精致、讲排场要画面这三类权、利、尊让治理失控,管控住这三者,就可以让治理稳固。
道家跳出立场讲客观源头。
道家定义下的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让老百姓傻乎乎:吃用不愁——实腹强骨;但不能让他们想太多——虚心弱志;
让社会精英和意见领袖不敢为天下先。
那么社会就在无为的状态,不需治理社会就自动运行。
道的样子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的三个感受:冲,不执,不牵绊,用之不竭;
渊:沉静,黑洞一般,万物根源;
湛:清、净,或有或无。
他在一切有形的缔造主之前。
规律的冷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对天地和圣人不要有立场偏好上的期许,他们都是抽离到立场之上来运行的。不因为人的前提预设而转变。
优选的状态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如同风箱,虚到不屈就是极限了,动起来不断地出风,就是这样发挥着运行着。
动的多,术就会穷,这种状态要谨慎,因为会透支,正如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反不如以中和的状态来平复自己,生生不竭,能量永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