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婚姻育儿三有斋
控制情绪,是教育的开始

控制情绪,是教育的开始

作者: 廉络 | 来源:发表于2018-09-06 11:24 被阅读43次

    在我洗漱的时候,女儿小跑到我身边,对我说:“妈妈,小兔子尿裤子了,我打了它。”

    我擦了把脸,俯下身认真看着她,对她说:“小兔子尿裤子了,你可以教它怎么上厕所啊!不要打她!”

    她小嘴嘟囔着:“我尿裤子的时候,妈妈打我!”

    我听了先是觉得有些好笑,随后意识到这件事情可能远没有我想得那样简单。

    于是,我真诚地为我之前打她的行为向她道了歉,又告诉她小兔子很聪明,现在尿裤子只是因为它还小,给它点时间,它会学会上厕所。

    回想起来,女儿确实因为尿裤子的事情挨过几次打,尽管每次并不舍得真的下手,虽然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但事实证明,妈妈的“体罚”行为还是给她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在这之前,我只认识到,我的“体罚”无法让一个不到两岁的宝宝保证每一次都尿到马桶里,甚至目的和初衷南辕北辙——她在我的严厉惩戒下尿裤子的次数更加频繁。

    后来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措施,反而越来越好。

    不想让孩子有“性格缺陷”,这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而今天,女儿对待兔子的态度,才让我对自己这种“粗野”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我庆幸我没有在“打骂孩子”这条路上行走太久,但“打骂教育”显然已经在女儿的认知里留下了痕迹。

    除了自责,我也惶恐,如果我不能及时收手,后果将是多么不堪设想。

    即使孩子会在短时间内屈服于成人,改掉了所谓的“坏习惯”,也不能真正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他们由始至终没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甚至会错误地以为,武力镇压就能解决问题。

    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过:打骂孩子可能会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大隐患,创伤会伴随孩子一生。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能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能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不想让孩子有“性格缺陷”,这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不想让孩子有“性格缺陷”,这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素有收视剧女王之称的陈乔恩,曾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坦言很怕妈妈,甚至和妈妈睡在同一张床上都紧张到无法入眠。

    而从她和妈妈一起做节目的视频中也能看出,她和妈妈在一起时没有一般母女的那种亲昵感,给人的感觉很是拘束、不自然。

    这一切的原因正是来自于她妈妈的“打骂教育”。

    陈乔恩说:

    小时候被妈妈呼巴掌是常有的事情,甚至在一次数学考试考了二十多分后,直接被妈妈用成把的枯树枝抽出血。

    小时候,犯了错的陈乔恩宁愿去鬼屋,也不愿意面对妈妈。可见,陈乔恩幼时的经历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母女关系。

    甚至在陈妈妈主动向女儿道歉后,关系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这种缺憾,甚至要伴随她们一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曾说过:

    “童年时代的每一种体验都可以在生命中留下痕迹,教孩子没有小事,每件小事都是深刻影响着他成长的大事。每件小事都是最初抓在手心中的那把雪,可能滚成一个硕大的雪球,对未来形成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像一个比喻说的那样,南美的一只蝴蝶挥动翅膀,也有可能引起北美的一场龙卷风。”

    不想让孩子有“性格缺陷”,这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不想让孩子有“性格缺陷”,这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一直一来,闺蜜菲菲都说她的女儿是遗传了她的倔脾气,不听话、不好带,所以在她家里分分钟就能上演一场“母女大战”的戏码,不好好吃饭、扔东西、不睡觉都可以成为一场“战争”的导火索。

    孩子一发脾气,妈妈就发脾气,看见妈妈发脾气,孩子更加暴躁,如此陷入一个无解的恶性循环中。

    逼急了,闺蜜还会动手打孩子几下,可情况却越来越糟。

    孩子似乎在不听话这方面特别配合——妈妈越说我哪儿不好,我就卯足了劲儿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差。

    后来,闺蜜开始转换思路,打温情牌。

    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从积极的一面看待女儿的种种“不良”行为,妈妈的不良情绪减少后,孩子的“坏脾气”屡屡得不到回应后,发作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菲菲说:“孩子脾气小了以后,更黏自己了,跟妈妈更亲了,也似乎更懂事了。”

    而菲菲也从之前的苦闷烦躁中解脱出来了,能够静下心来单纯地享受为人母的幸福和快乐,家庭以往抑郁的气氛也烟消云散,甚至夫妻关系相较之前都更为融洽了。

    闺蜜说:“一念之差,所有的一切都越来越好了。”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任意表露情绪,可以强化情绪。相反,尽可能地抑制情绪,则会削弱情绪。

    教育的开始,是父母的自我教育,而不打孩子、不任意对孩子宣泄坏情绪是自我教育的第一步。

    相信,绝大多数父母都是深爱着孩子的,正因为深爱,孩子的一切小事都变成了大事,各种训练、规矩也接踵而至。

    孩子哪方面做得不好,就会变得忧心重重、焦虑不安,继而又把这种焦虑反馈到孩子身上,不成想,结果更是差强人意。

    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长中的种种试错行为,赶走坏情绪,不随意打骂孩子,凭母爱的直觉去呵护孩子,不让“坏脾气”得以代代相传,是一个妈妈最应该做的事情。

    不想让孩子有“性格缺陷”,这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不想让孩子有“性格缺陷”,这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许多人只记住了古语中“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说法,因此,虽然我们所处的社会越来越文明,但支持“不打不成才”“棍棒教育”教育理论的人群依然庞大。

    然而,严厉也要讲究方法、尺度。

    在教育中,一些原则和底线肯定是必要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成年人体罚孩子的借口。

    而且在更多时候孩子挨打仅仅是因为惹怒了成人,成为了成人情绪垃圾桶,而不是真正犯了什么非打不可的错。

    德国哲学家曾说: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身为父母,我们不要口中说着要讲礼貌、要彬彬有礼,而在面对孩子时,在耐心不足时,在智慧不足时,却又行使另一套“打骂教育”。

    这本身的分裂只会扰乱孩子的内在秩序,轻则影响孩子的一些简单认知,重则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甚至造成性格缺陷。

    蒙台梭利曾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每个孩子都是降落人间的天使,都是爸妈心中比命还重的心肝宝贝,身为父母,我们不仅需要照顾到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小心呵护孩子的幼小心灵,切不可亲手毁坏了孩子金子般美好的童年和心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控制情绪,是教育的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at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