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在学界还是挺有名气的,因为本书的作者也算是梁启超先生的学生,然后为梁启超写的这个传记,并且也得到了这个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赞赏,专门为这本书写一篇文章称赞,而个人在读这本书的过程当中,也觉得就是本书的作者在撰写的时候,似乎就是梁启超先生所谓的报章文体的写法,笔端常带情感,文白兼用,不愧是梁先生的得意门生。
那么关于这本书呢,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点,可以跟大家来一起分享和讨论一下,而且感兴趣的朋友呢,还可以把这本书跟许知远先生的《青年变革者梁启超传》对比起来来读,刚好他们这个写的这个梁启超年龄段也差不多,那么在这种对比之下呢,可能我们对梁启超本人的认知以及对这两本书的一种看法,也有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第一个思想要点,在这本书的作者看来,就是我们想要去了解一个人,那就得了解他的时代背景和生活氛围,这样的话,才能够去感受到他的情绪、性格,才会使得这个传记人物本身显得比较鲜活,那这个观点呢,肯定是这个样子的。
只不过,你怎么去描述这个时代环境,你要去描述到什么阶段,你要怎么去跟这个人本身结合到一块,我觉得这个是需要考虑的,那我个人在读许知远先生的那本书的时候,就感觉到就是他确实是在写他的时代背景和它的整个的这个周边的社会环境。
但是他似乎在这个环境的溯源问题上,溯源到一个无法再溯源的一个地方去了,比方说到秦朝,那你说从那个时候去梳理这个环境的演变到现在,我个人就疑惑,跟梁启超当下的这个环境的那种密切的关联度有多高或者说相关性有多高?
那么这本书的作者在交代这个时代背景的时候呢,倒没有拉的那么长,具体而言的话,还是跟清朝末年,尤其是1840年之后,鸦片战争之后,种国的一系列屈辱条约以及国内外争执动荡的这些事件有关,那么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1个方面,就是陷入到绝望,什么绝望呢?在面对西方各种列强的侵入,我们是朝廷,国家,正当等,全方位绝望。第二个方面,就是天灾人祸,书中用了一段很长的文言文来描述,在这里就不加以列举了,比方说里面讲的就是在冬天的时候,京城一下就死了上千人呀,流寇横行,商务活动停滞等等;
第三个方面,道德的堕落,这个主要讲的是奴性的思想,在这本书里面就引用了这个『因明集』里面的模仿乐府的一篇诗叫做《奴才好》,比如:“奴才好,奴才乐,奴才到处皆为家,何必保种与保国!”
第四个方面,思想的颠倒,这个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讲的,他们对于西洋的玩意儿,什么钟表啊,自己收藏挂在家里不惜花重金收藏,但是一听的话,要学习西方,运用相关的技术来修铁路,办报纸等等这些就极力的反对。
第五个方面,叫做民智的固陋。这个主要针对当时整体群众对于国家这些观念民族这些观念的认识非常不到位,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梁启超针对这方面写了一些文章,启蒙国人对这些观念进行了一个深入的认识。
那当时是怎么个情况呢?你问当官的人,什么是国家,不知道,怎么能够让自己在权力的阶梯上更上一层楼,那是自己关心的事,你去问这个商人什么是国家呀,他也不关心这事谁给我钱,谁给我有利可图,我就干这个,那你去问那些名门子弟呀,问什么是国家呀,也不关心这个,我关心的是什么东西,可以让我能够中举呀。
第6个方面,叫做社会的腐化。就是全社会各个阶层的腐朽了,公安的人呢,比方说文官不懂得西方操练军队之法而去控制军队,不懂得这个西方的这个经济会计啊就去搞经济,不懂得基本的法律知识呢,就去搞法律建设。
这个读书人呢,就是对西方的基本的常识啊,那些什么人文社科自然知识,啥也不会啥也不懂,就只知道搞搞八股,当然也瞧不上。
而对于那些什么商人呢,不去搞什么制造生产,也不促进这个经济的自由流通,而自己把钱财囤在家里面,而且还让国外的这个人啊大量的从我们国家捞钱,那作为普通老百姓呢,大字不识一个,所以经常被老外忽悠呗。在作者看来,这叫什么呢?叫做五印毒物,遍布全国。
第七个方面,慈禧太后,在那样一个所谓的内忧外患的时候,还是大量的尽情的肆意妄为的搜刮民脂民膏,大搞自己的奢靡生活,这书里面就列举了很多数据,看着都触目惊心啊。
比方说,搞个颐和园修缮,每年300万两白银,自己搞个什么吉地工程,每年100万两白银,自己要去天津阅操,要修建个什么行宫,花了2,000万余两白银,闲着没事儿,搞个什么佛造楼又是500万,自己7旬大寿,又搞了1,200万,其他的官员送礼,又是1,300万,就慈禧太后一个人累计搞了9,000万辆白银。
当时累计国民每年上交4,300万两,将近一半被这一个人给用完了,还没有算全国上下贪污腐败的情况,可想而知,在那个情况之下,老百姓的这种生活状态会差到什么地步。
第8个方面,朝廷昏庸,就不用说了,慈禧太后就那副状态了,而且呢,不是说没有忠臣,户部尚书阎敬铭,就当时特别想搞钱去把国家的这个海军建设搞起来了,但是呢,慈禧太后不乐意,那钱得用到她那里,结果呢,搞来搞去,最后把他革职了。
第9个方面,是外交的辅拜。这个就是说负责外交事务的清政府的总理衙门,就是对世界各国的公法啥也不知道,稀里糊涂就签字了,有的甚至连其它国家的名字都不知道。
第十个方面,就是这个军队的黑暗。这个军队黑暗到什么程度呢?适合这个军舰用的炮弹,别人已经建议要买了,李鸿章下命令了,但是这个命令下不去,执行不到位,以至于中日海战的时候,本来有的这个军舰,适合的这个炮弹却只有三颗,其他乱七八糟的炮弹居然还掺了铁渣进去,掺假的。
第11个方面,搞实业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什么问题呢?大家为了争夺相关的利益是争夺不休,士绅阶层跟老百姓争夺,当官的呢,跟这个商人争夺,不同的省份跟省份之间争夺省份,跟中央争夺,总而言之就是,没好好想着去把事儿干好,就瓜分利益去了,只想着捞油水。
第12个方面探五辅拜,那这个就更不用说了,他说这个有个官员,就吃一顿饭,就豆腐搞出20种花样,那个猪肉啊,搞了50种花样。
那你看像作者列举的这些,对梁启超成长环境过程当中,他所要去批判揭露的思想,他所要去启蒙的一些思想内容其实是密切相关的,这些恰恰是现实问题所在,而就是他所要去面对和解决的,所以说我觉得这些所谓的背景交代清楚,对于理解梁启超这个人物本身的性格色彩以及一些思想内容是密切相关的。
第2个思想要点,这个作者总结的,梁启超在文体方面的贡献,胡适曾经这样评价梁启超说文字收功,神州革命。生平自许,中国青年。
那在作者本人看来,他是权衡对比的其他很多人的一种文章体裁呀,对梁启超先生所开创的这种文体是非常称赞的,包括他自己本人写这篇文章,应该也是模仿了这个梁启超先生这样的一个文体。
谭嗣同之文,学龚定庵,壮丽顽艳,而难通俗。夏曾佑之文,更杂,庄子及佛语,更难问世。章炳麟之文,学王充论衡,高古淹雅,亦难通俗。严复之文,学汉魏诸子,精深邃密,而无巨大气魄。
林纾之文,宗绪柳州,而恬逸条畅,但只适小品。陈三立、马其昶之文,祧祢桐城,而格局不宏。章士钊之文,后起活泼,忽固执桐城,作茧自缚。
至于雷鸣潮吼,恣唯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魂;时或哀感曼鸣,长歌代哭,湘兰汉月,血沸神销,以饱带情感之笔,写流利畅达之文,洋洋万言,雅俗共赏,读时则摄魂忘疲,读竟或怒发冲冠,或热泪湿纸,此非阿谀,惟有梁启超之文如此耳。
第三个思想要点,我们来看一下,在梁启超出生的时候,国内外的处境是怎么样子的?国内就不多说了,在国外1873年的时候是什么一个现状呢?美国,南北战争平定,重告统一,已经八年,“挤入列强之林”了;日本明治即位,维新成功,已经六年了;
苏彝士运河开通,英国握世界海权,已经四年了;普法战争终止,德国一跃为世界巨强,已经三年了;意大利马志尼、屈黎波的二杰,进军罗马,以后卒造成意国统一之基。
这样一对比之后,你才知道那个时候的传统中国有多么落后了。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