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不同场合,问过不同的人,也得到了五花八门的不同答案,而上次发朋友圈问大家时,我已经找到了一个新奇大胆,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
整合了一下大家的奇思妙想,现在把可能性整理如下:
(1)经典回答:冷尿热屁穷撒谎。
(2)无厘头回答:喝下去的水,要么是泪,要么是你脑子里的水,要么就是汗和尿。冬天太冷,出汗少,流泪就把脸冻住了,脑子里的水已经很多了,所以就只能尿喽!
(3)"院士"回答:因为皮肤失水少了。
(4)很污的回答:因为没有人来温暖你的唧唧!
(5)精辟的相对专业的回答:寒冷性利尿。
(6)常识性回答:新陈代谢加快了。
(7)最无语的专业回答:就像用了利尿剂!
(8)举一反三的回答:不是有吓尿了嘛?那肯定就有冻尿了啊!
可以说这些答案,都在如盲人摸象一样,只是解释了问题的某个部分。当然,对于复杂的人体代谢和机制来说,想给出一种解释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说哪种解释或者哪几种解释占比大。
要清晰的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尿产生的基本原理。
简单的说,尿就是水,只不过里面有些佐料而已。
血液通过肾脏过滤产生尿液。
这句话对于解决这个问题至关重要。这里面你可以把肾理解为一个筛子,上面的血液多了,压力大了都会加速尿液的生成。
我们顺着这个思路来说:
「1」为什么血液会变多?
寒冷时机体为了维持体温,肯定会加速新陈代谢。也就是以消耗葡萄糖为主产热,我们从前都写过葡萄糖的代谢方程式,其代谢产物中就有水,这些水进入了血液,血液总量就会增多。
此外,皮肤蒸发减少使原本正常通过皮肤排出的水份排不出去了。
血容量来源增加,消耗减少,血量就变多了!
「2」为什么血液的压力会增大?
因为冷,皮肤的血管就会保护性的收缩,血管一收缩,空间少了,血液还是那么多,压力不就大了!
这样肾这个筛子上面的高容量和高压力就导致了尿量的增多。
如果你考虑到肾脏的重吸收功能了,那说明你的知识面很广!
肾脏的重吸收功能,主要是受各种激素的调节。比如:感受血液晶体渗透压的抗利尿激素,感受压力及钠浓度的醛固酮,不过这里面其主要调节作用的还是抗利尿激素,你看名字就知道这个是阻止排尿激素中的老大。有感受器发现血液中的水多了,血液变稀了,也就是渗透压下降了,就告诉抗利尿激素,让它少分泌点,它不阻止排尿了,正常产生的尿获得了通行证,不被重吸收,自然就排的多了。
这是大家答案中汇总后的一整套解释,说得通,也是最主流合理的系统解释。
不过,我想从进化的角度,从一个另辟蹊径的角度来解释这个冷天尿多的现象。
我们先从植物说起,你知道植物怎么防冻吗?你知道植物为什么怕冻吗?
水结了冰,体积会增大!如果是细胞,冻冰后,会不会撑破了呢?
水结了冰会变成冰晶,当水足够小的时候,一受冻,变成的冰晶的锋利边缘,会不会划破细胞膜呢?
总之这就是植物被冻死的"物理分子生物学"机制。说白了,就是不想死,想越冬,再活一年,这是生物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
那它们怎么办呢?它们又不能动,不能加衣服,不能发抖,肿么办?
还记得冬天在汽车里加的防冻液吗?
液体里掺入不同的溶质,会不同程度的降低液体的冰点,这是植物防止被冻死的基本逻辑。
那它们掺什么呢?
葡萄糖。
只是掺葡萄糖吗?
并不是,它们还通过排出多余的水分来提高葡萄糖的浓度,进一步降低冰点,尽量朝着饱和溶液努力。
好了,植物能做的就这么多了,剩下的就听天由命了。
这并不是理论推断,冰葡萄酒的甜美不知道你有没有品尝过,有机会可以试试!
人类呢,或者说动物从某种程度上也继承了这种抗冻技能,这是进化赋予人类的天赋。同时这种天赋也随着我们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成了我们的负担。
如果人类采取和葡萄一样的策略,通过浓缩血液和增加血液中的糖分来防冻,那么导致的一个基本现象就是尿多。
这种尿多,有两个层次的原因:
一个是浓缩血液必须排出水分,这是一种利尿;
再一个,血糖增加会产生一种叫做"渗透性利尿"的现象。
如果你学过医,你很容易理解这层意思,如果你是没有学过医的"麻瓜",我用最通俗的概念来解释就是:糖尿病病人尿多,是因为血糖升高所引起的连带效应,血糖升高,尿就会增多。
好啦,文章到此基本对寒冷尿多这个问题,给了另外一种与众不同的解释。
你有没有什么意外收获呢?
对,那就是糖尿病的一个可能病因。
人类在冰期进化出来的抗冻机制,到了现在这个非冰期,就变成了一种累赘。人类好像不用再通过增加血糖这种额外的方式就可以防寒抗冻了。发抖,收缩表层血管,代谢增加就足够足够了。这种进化的副产品,导致了血糖经常性的升高,提前耗竭了胰岛的功能,最终导致了糖尿病。
这种理论并不是我推论的,也确实有证据:
(1)文献上说:北欧等高纬度地区和国家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低纬度地区。
(2)我通过咨询在内分泌科的同学得到的实践性经验之谈:他说冬天的血糖会比夏天高,而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增加。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从加上时间轴的这个四维空间来思考:
疾病也许是进化的遗留问题,是进化的副产品。
感谢您的阅读,文章部分内容受“古哥古典”启发,特此鸣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