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 》‖ 你的自由是灵魂的自由

作者: 低首嗅青梅 | 来源:发表于2023-05-02 23:43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2015年的秋天,我步入了我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坐在一间装有九十个人的教室里,投影屏幕上放映着《肖申克的救赎》,那是我第一次从黑暗中看到的不再是恐惧,而是璀璨的光。那一年,我上大一。

《肖申克的救赎》是我看的第一部电影,电影放映完我只感觉自己当时是被什么东西给刺痛了,那几天的我常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虚无折磨着,也许是第一次看电影时被画面震撼,也许是离家求学之初的迷茫与不安。那天之后,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我从未见过的大门,我深陷于一部部电影与书籍堆砌的世界里无法自拔,并试图在这个世界里找寻那天晚上曾触动我的东西,直至今天,我仍行走在路上。

电影的主人公安迪是一个银行家,他的妻子和其情夫被歹徒意外枪杀,而安迪却因此含冤入狱并被判处无期徒刑。安迪在肖申克监狱生活了将近二十年,期间他曾遭受过囚犯的欺辱,典狱长的胁迫以及被强行剥夺的人身自由。但安迪从未放弃过希望,他用那把小小的石锤成功越狱,最终以一个全新的身份重获自由。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电影里的那句台词“有些鸟儿是注定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今天,我想先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论自由,撇开近几年简直要被说烂的话题——原生家庭,那就聊聊不幸的童年。

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囚禁在肖申克的监狱里,就像电影里所说的:“在肖申克的监狱里,没有人真正有罪。”遗憾的是,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更没有几个人能够像安迪那样冲破牢笼。很多孩子大都像那个被关了五十年的老布,终生都没有机会飞翔,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曾经也有过翅膀。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里的塔拉生活在一个美国的山区,父亲是一个经营着垃圾废料场的极度狂热的摩门教族,塔拉从小被父亲灌输学校和医院都是撒旦的阴谋,在这样一个畸形家庭观念下长大的塔拉无疑是不幸的,她的童年就是活在父亲为她打造的狭小牢笼中,理所当然地接受父亲强行灌输给她的思想。在塔拉考上杨百翰大学后,她逐渐明白了父亲的愚昧无知,她远离了大山,显然那时的她已是在忤逆父亲,可她却又不愿做出任何与家庭旧观念有冲突的改变,塔拉一直试图要逃离那个噩梦般的家,却始终无法真正摆脱它。好在塔拉最终足够勇敢,她挣脱了家庭的束缚与重重羁绊最终获得自由,重获新生。

然而真正能获得自由的,总是极少数人。就像卢梭所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我的外公和舅舅生活在六十年代以前,那个年代的人,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那些曾经的受害者反过来又会成为施害者,但很多事情不是仅凭个人能力就能决定的,就像封建社会时期的女子挣脱不掉的裹脚,清朝的男子必须留着的辫子,在时代的车轮之下,他们永远没有能够左右自己命运的自由。

然而在今天这个足够包容的社会,仍旧有些人无法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那是自他们出生起就被播下的种子,如今这种子早已在他们心里长成参天大树,没人能将它们连根拔起,他们打着自由的幌子却制造出新的枷锁。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电影里的老布在肖申克的监狱里生活了五十年,在他得知自己即将获得假释时情绪失控,甚至想再次犯罪以能够继续待在监狱。他出狱后对外面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无法适应,陌生与恐惧令他寝食难安,最终他选择了死亡。

其实我们人人都生活在肖申克的监狱里,并且我们都以为我们是自由的,但其实早已经被很多东西体制化了。那些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那些我们开始讨厌、后来习惯、最后离不开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吹捧的各种潮流,都像牢笼一样,深深的禁锢着我们。

妈宝男以及巨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却也是长期生活在监狱里的必然结果。从最初他们极力抗拒父母对他们生活的过度干涉,到后来一点点的习惯与依赖,到最后沦为丧失思考与主见的任人摆布的木偶,心甘情愿地钻进父母手中的牢笼里安于一隅,忘了世上还有希望。

电影的最后,安迪给假释成功的瑞德留了一封信,信里说:“希望是件好东西,也许是世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在安迪的心里,始终是有一块地方是没有被监狱锁住的,那块地方叫做希望。正因为有希望,安迪才能在那个阳光洒落肩头的下午,窝在一群喝着啤酒的囚犯旁边,脸上挂着从容的微笑,并令瑞德在那一刻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正因为有希望,安迪在监狱管理图书馆时为了向政府争取资金寄了六年的信,不惜冒着被关禁闭的风险也要播放莫扎特的音乐,哪怕只是片刻,他也要诠释希望与自由的可贵;正因为有希望,他才能用一把小小的石锤,二十年如一日地凿出那条逃狱的通道,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里,挣脱牢笼振翅高飞……

电影中的安迪带给我直击心灵的触动,他身上闪耀着的自由之光令我困惑又憧憬,那自由到底是什么?

以塞亚·伯林说自由分两种,一种是消极自由一种是积极自由。消极自由指没有受到别人的干涉,即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欲望。积极的自由是你有选择不做一件事的权利,积极自由的重点在于能够做自己的主人。

罗翔也谈论过自由:你觉得你是在追求自由,其实你可能只是被内心的欲望所奴役,如果你只是想着放纵自己的自由,那真的就像卢梭所说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是一种节制的自由。

我一直以为自由是一种太过虚无缥缈的存在,如同你在田野里尽情奔跑时看到了夕阳,你伸出手试图去抓住这种美,可它却穿过你的指缝,有那么一刻你觉得你就要拥有自由了,但自由却从来不曾真正属于你。或许自由就像安迪所说,只有那些住在心底的,如音乐,艺术,那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不会被夺走的,那才是完全属于你的东西,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肆无忌惮地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不叫自由,那是出于动物的本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肖申克的救赎 》‖ 你的自由是灵魂的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pz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