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郊外的小山上,时令已至仲春,山上的树木,已然郁郁葱葱,满目苍翠,有不知名的山鸟儿调皮的藏在丛林之中,正滴溜溜的一时叫的正欢。这边的鸣叫引来那边此起彼伏的和鸣。
丛林边的池塘里,荷花正摇曳着迷人的清骨,吐着芬芳,幽幽的清香传来,曾几何时,你我相约素衣薄裙,泛舟池上。相视之间,万语千言已在彼此心间。
她怔怔地想着心事,望着那欢乐的山鸟在鸣叫,看着它们轻盈的在池塘边翻飞着自己的羽毛。难道这些美丽的精灵也同她一样,相约而来吗?“姐姐是在等我吗?”耳边的戏语,惊醒了她的沉思,她回头望去,却见是那人,正对她嘻笑,满脸揶揄的样子。她的心中突然生出许多的恼怒。也戏谑地说:“我在等那个容貌如子都般的人,汝长得有些似乎离他相差甚远……二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以歌唱的方式调侃。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山有扶苏》为先秦时代郑国民歌。当时郑国男女的交往是比较开放和自由的。这是一位女子与爱人欢会时,向对方唱出的戏谑嘲笑的短歌。全诗二章,每章四句。充满了调侃、戏谑的意味,笑骂中蕴含着深厚的爱,清新活泼。
首章,借草木以起兴。是一个典型的起兴,兴只从语势或韵脚上引出下文,使诗篇的开头委婉含蓄,“山有扶苏, 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描写的尽是山中的树,低谷的花,并未见一人。这也许是情侣约会的地点和景色的描写,在这里以草木起兴引出下文。
第二章是叠章,“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两句是赋,为女子的调笑之辞。“子都”,似为传说中古代美男子名,这里泛指俊美的男子。《 说文解字》云:“姝,美也”,故子都就是子美。女子称所爱为“狂且”,与美男子“子都”对比,明明是双方相约而来,偏说对方非己所爱,也是表现女子含羞时所说的反语,恋爱中的女子大都会如此。诗中的“狂且”、“狡童”并不是真实意义的讽刺,而是一种开玩笑式的嬉闹。“不见子充,乃见狡童”重章叠句,反复调侃,一方面加强语势,感情也层层递进。另一方面也使整个诗篇更显得错落有致。
女子对心上人主动发起调笑戏谑,可以想象,被调侃的男子绝不会甘拜下风,当有回敬。妙语如珠,往来应答,场面应十分热烈,气氛也极为活跃,少男少女率真爽朗的性格大胆真诚的表白,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全诗出自少女之口,不失其天真、善良、可爱之极。
《诗经》之中虽爱情题材极多,然内容重复者甚少。忧喜得失,离合变化都在这诗里得到了表现。这也是《诗经》千年来重唱不厌的魅力之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