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500901/7003fad3a9b44d74.jpg)
这本书是淘宝的前产品经理,苏杰,也就是写《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写的。我最开始也是先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然后再看的《淘宝十年产品事》
淘宝十年事,可以说是将淘宝的最开始产品研发到近几年的产品的演变,看完之后有很多感触。这么伟大的产品(我相信这个产品是伟大的,不管有多少人对它褒贬,但都不能否认它在中国互联网界的地位)也是从一个idea,最粗陋的原型开始,慢慢的不断完善,不断迭代,不断更新,不断的填坑,不断地升级。
淘宝最初是应对易趣和ebay竞争,于2003年5月10日,淘宝网诞生于浙江杭州的湖畔花园。最开始上的商品数量也就几万个,之后不断发展。在发展初期,淘宝远没有易趣大,而且被封杀,投放广告的渠道都很艰难,砸钱不过,很多门户网站被签排他协议,初期投放多是各类小网站,也就是现在的网络联盟。经过2年发展,也就是到2005年左右,才取得行业第一的地位。
从产品来说,淘宝初期的模式,就是一个最简陋的网站,后台功能也非常简单,只有很少的功能,也没有分析等各方面,就连产品分类这些也做的很挫,以现在的阳光判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步步的探索,不断的去做优化,衍生出了站内搜索,排名,阿里旺旺,支付宝等产品,这些新的产品是诞生在实际需求情况下。也就是需要了,有客户需求才做的。
发展到现在,衍生出了多个产品系列,成为一个生态系统,互相补充,建立了一个非常高的护城河。
而淘宝探索出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为现在的互联网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模板,可以说,现在的电商类网站,参考的都是淘宝,从登陆,到电商中心,用户体系,还是购物车,查找筛选等。
反观现在,很多产品都是一上来就求全求好,这是一些传统的公司转型做互联网的一个最大的问题。这些企业做互联网产品,以自身行业资源、客户资源和企业资金,企业规模为最大的依仗。如果企业规模和客户等方面的资源上了一个大台阶,或者具有垄断优势,比如一些行业来说就有这种垄断的行为,如果没有达到相应的级别,一上项目就要做平台,这个时候的 互联网+项目,我们大概是可以预见它的生死的。
就互联网项目来说,我们知道它的商业模式有工具型的,服务型的,内容型的,平台型的(平台有单边平台,双边平台,多边平台)。当启动方,涉及的利益方增加一个,那它的启动的难度,需要的资金和资源就会增加一个指数级别,当涉及多方的时候,要同时启动,并且达到一定的规模,可以预见其难度非常大。很多传统的企业涉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做的往往是大平台的模式,企图以行业资源进行横向整合,同时启动多方,这就容易陷入泥潭。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没有的最小MVP,没有慢慢的迭代,没有和实际的接触,贸然进入不熟悉的行业大力推进,没有对实际市场的调研,行业内弄虚作假,浮夸风盛行,颇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形势。而且在这些公司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片,成行业,其中也不乏行业内执牛耳的公司。所以成片的刷单公司,作假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互相之间明争暗合,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各类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半年到一年一个新模式。这是从近几年的互联网投融资和发展的一个模式,很多行业和模式半年前还是新姑凉呢,门厅若市,下半年就是半老的徐娘,门可罗雀。互联网的更替,倒是比姑娘的容颜还容易衰老。但不管是否是互联网,也或者是互联网思维(这个互联网思维,应该要慎重考虑),本质上是商业,商业的东西,历来都是需要基础功夫的,新的商业模式,那就是需要不断进行摸索的,特别是细节方面的东西,有时候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就拿淘宝来说,它能预见到现在演变成的样子吗?不能的!这个淘宝的最初的模式和界面和现在的样子来说,差的不是一点点,淘宝的整个方向都有变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不断的演化,才成为现在的样子。有些东西可能当时想到,但由于技术的问题,社会的发展程度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那在当时就不能做,也做不了,或者做了没有意义。
现在已经是进入了移动互联和物联的时代,但就很多东西来说,要根据实际情况走。现在做互联网这一块,投机的人有,响应号召的人有,沉下心做事的也有,各类人都有。这是一个转型的时期,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还是个人,这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看一个个公司兴盛又衰落,看一颗颗星辰起又落,这短短几年间,上演的巨幕,是比任何电视电影还要精彩。
但终归是要回到做事的基础上,海潮褪去,裸泳者显现出来,任何不符合基本商业规律的,冒进的都会成为沙滩上的裸泳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