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浪潮》分页记与想法

作者: 冷墨潇染 | 来源:发表于2015-01-21 17:58 被阅读493次

    题记:

    马克思曾经说过,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历史在我看来,是一个又一个阶段的轮回,在每一个阶段(历史时期)内都有自己那个时代的高科技,社会矛盾,对于未来的设想。第三次浪潮,虽说是信息时代的浪潮,但在某些方面与前两次浪潮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书内容简介:

    这本30年前出版、27年前进去中国的未来学著作,预测到了许多正在发生的事情,包括信息化的发展、SOHO的出现、跨国企业的成立、DIY等等,毫不夸张的说,托夫勒当年的预言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托夫勒在这本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阶段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阶段为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托夫勒认为,今天的变革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次浪潮,这是人类文明史的新阶段,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状态。人类应该在思想、政治、经济、家庭领域里来一场革命,以适应第三次浪潮文明。

    对书中的主要脉络的综合:

    一共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第三次浪潮中的个人,包括家庭,两性,心理。

    一条是第三次浪潮中的社会。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分工,社会形态。

    而本书更倾向的一种逻辑是:第三次浪潮这种信息时代经济引领着社会前进方向,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是它的反应,而家庭结构,个人心理,分工等等都是它的附属品。

    读书笔记与评论:

    第72页

    工业化并不只是工厂的烟囱和装配线。它是具有一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制度。它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冲击了过去第一次浪潮的一切特征。它产生了底特律郊外的大汽车厂,而且还是拖拉机在农田上奔跑,办公室里有了打字机,厨房里有了电气冰箱。它产生了新闻日报和电影,地下铁路和DC-3型飞机。它带给我们立体主义的绘画和十二音阶的音乐。它带给我们巴霍斯派的建筑和巴塞罗那的椅子,静坐罢工,维生素丸,并且延长了人的寿命。它普及了手表和选举权。尤其重要的是,它把所有这一切事物集中联系起来,像一台机器那样组装起来,淅淅凝固成了世界有史以来最有力量,最有向心力,最有扩张性的社会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会作用人的意识形态,让一次浪潮也感受到二次浪潮的冲击。一切都是工业化与加强联系的结果。

    第73页

    美国南北战争,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单纯地为了奴隶制这个道德问题,或是像税制那样狭隘的经济问题。它的原因要深刻得多。富饶的新大陆,究竟是由农业还是由工业来支配?是由第一次浪潮势力还是由第二次浪潮势力来统治?……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的大局已定。

    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也有过思考,北方的所谓“废止奴隶制”是一个道德借口,而真正目的是让以工业为主导的北方与以农业种植园为主的南方统一起来,以工业治国,也就是说第二次浪潮要打败第一次浪潮,显然虽然同属于一个国家,但是受到第二次浪潮的影响不同,北方受到的影响显然更大,在工业化,铁路,电报技术上远远超过南方,因而第二次浪潮胜利。

    胜利的结果是北美大陆受到第二次浪潮席卷,南方的人们被从种植园里解放出来,使第二次浪潮所需要的劳动力大大增加。

    第76页

    第一次浪潮社会的能源是可以再生的……所有第二次浪潮社会的能源开始使用媒,天然气和是有。这些都是不能再生的化石燃料。这一个革命性的改变,是在1712年纽康曼发明的可以使用的蒸汽机以后。它意味着人类文明开始吃自然界的“老本”,而不是吃自然界的“利息”了。

    每一次巨大的变革要有代表性的东西。

    第一次浪潮是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及其辅助工具:风车,水车。而能源是再生能源,靠天吃饭,是风,水。大地。而第二次浪潮是依靠化石能源,电力。在两次工业革命后,电力出现,甚至在上世纪中期出现了核能。

    第79页

    为了给工厂提供不受束缚的自由的劳动力,家庭的一些重要职能,开始转移到一些专门的新机构中去:儿童教育交给了学校,老人扶养交给了养老院,救济院和疗养所。新社会首先需要流动性,需要工人随着劳动的需要到处转移。

    虽说是为了给二次浪潮提供劳动力从而如此,但反过来看正是因为有了第二次浪潮才能诞生近代学校,养老院,救济院这些机构。当一切资源聚拢起来,能力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有必要以解放劳动力为前提,为解放劳动力做出一切贡献。也解释了要为第二次浪潮铺路,第二次浪潮也在引领社会前进。

    第100页

    第二次浪潮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原则,就是标准化。

    ……

    不仅劳动逐渐标准化,而且雇用办法也不断地标准化了。标准化的测验,以鉴别和清除那些可能不适用的人,尤其是在文官系统。在整个工业体系中,工资等级是标准化的,随之而来的是,额外福利,午餐时间,假期,申诉办法也都标准化了。为了准备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教育家设计了标准化的课程,标准化的智力测验,学校升级原则,入学条件,学分计算也都标准化了。

    如果要做,就要做到全部各个方面,不然就不要做。第二次浪潮中,一切要为工业化服务,这种态度基础要从底层抓起,即为教育。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试卷的答案是唯一的。这也就隐喻着告诉他们,以后的社会,工业化社会为了标准化,一定要有标准唯一的答案。

    第141页

    民族国家不是像斯宾格勒说的‘精神联合体’,不是什么‘心灵的公社’和‘社会的灵魂’。民族国家也不是瑞南说的‘丰富遗产的纪念品’,也不是奥尔特卡所坚持的‘共享未来的形象’。我们所说的现代民族国家是第二次浪潮的产物:一个组成单一的政治权力,奇迹般地凌驾于一个组成单一的经济智商并与之融合。

    国家形态这种上层建筑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的。以中国为例,经济状态初级阶段是奴隶制,第一次浪潮时期是封建社会,第二次浪潮,资本主义初级时期是中华民国,资产阶级国家阶段以及现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

    第80页

    工业化初期的英国厂矿主们发现,正如安德鲁.尤里在1835年写道:“要把来自农村和手工业的成年人,训练成熟练有用的工厂工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能使青年人预先就有世英工业制度的训练,那就可以大大减轻他们日后在工业中的几率问题。结果,群体话教育,成为所有第二次浪潮社会又一个结构中心。

    以工厂为“模特儿”的群体话教育,其教授的内容是:读书,写字,算术,还有一点历史和其他几门学科。但这是“表面上的课程”,在它的后面还有看不见的或叫做“隐蔽的课程”。……这门“隐蔽的课程”包括三个内容:守时,服从,死记硬背的重复作业。

    仔细想想的话,排除阴谋论的想法,反复训练守时,重复作业正是为了适应第二次浪潮的工业化社会,以及必须的工业化时代的工作生活学习。

    第三次浪潮是信息时代,而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新加坡日本韩国都推出了用I ipad上课,使用电子课本,上电子课程,这种上课方式是不是就是在适应第三次浪潮的信息化社会呢?

    第120页

    大众传播媒介同时也在散步标准化的形象。因此,千万人看到相同的广告,相同的消息,相同的小说。少数民族的语言遭到了中央政府的压制,与大规模交通的影响结合起来,导致了地方和地区性的方言与土话接近小网,甚至全部消失。

    第三次浪潮的一大特点是集中化。不同于第二次浪潮的工业,资金的最大限度集中,第三次浪潮中,最集中的是信息。在二次浪潮中为了符合工业制成品的制式化而采用了多道流水线,多道工序分工;在社会中的影响也反映了出来,相同的广告,相同的文字语言。即使在今天,火星文,人艰不拆等等新语言兴起后仍采用了相同的意思,书写方式。尽管有悖于传统的汉字表词达意,但是任然没有脱离标准化制式化。虽然形式上看是标新立异了,但是标准化的影子太重,任然没有脱离第二次浪潮。

    第235页

    “我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说道,“我们没有自己的孩子。”“不愿意有孩子,怕累赘”并不是只有资本主义国家独有的腐朽现象,苏联同样如此。许多年轻的俄国人,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当父母,这一现象是俄国政府很不安,因为在俄国其他地方,少数民族的出生率是很高的,至今仍是。

    丁克家族是最近产生的热词,不要孩子。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生率很低,而贫困线下的国家出生率极高。这是否与浪潮有关呢?

    第一次浪潮需要大量从事农业工作人口,贫困线国家缺乏农业大型机械,一般单凭手工,人力操作,因而需要高出生。而处于第二次浪潮末期乃至点三次浪潮的现代国家,欧美发达国家,由于从事第三产业居多,工作,学习外时间更充裕,受高等教育人口也更多,因而不愿意要更多孩子。很多老一辈的人把这推罪于摇滚乐,不负责任,避孕药等等,然而浪潮所拍过之处,只能顺应发展,而不能逆其行之。

    第354页

    “第三次浪潮将在历史上第一个出现“超越市场”的文明。……所谓的超越市场是指依赖市场,而又不再由于需要建设,扩张,规划和完善这个市场结构,而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资财与时间。这个文明,恰恰是由于市场已经适得其所,而能向新的任务迈进。以前倾往于建设世界市场体系的巨大精力,现在可以用采为人类其他的目标服务。”

    是对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组织,北美自由贸易经济区的预想吗?、

    资本主义世界对市场的要求很大,一切围绕市场,金融危机也由此而生。我们的国家现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第三次浪潮里,信息往来迅速,资金,信息各种集中,市场规模也越做越大,全球都做成一个大市场,此乃超级市场也。

    总体感知本书:

    这是一本当时的预言书,然而现在很多都变成了现实。第三次浪潮是各个领域中的革命,革第二次浪潮命。虽然形式上不太一样,但基本社会框架箱雷同——第一次浪潮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个人心理一切围绕它发展,第二次浪潮以能源与机械为核心,发展出另一个阶段的文明。第三次浪潮将以IT,信息为核心,依托二次浪潮的市场,手段等等开拓出一个属于三次浪潮的新时代。

    托夫勒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管我们是富有还是贫穷,我们都将生活和工作在这种革命性的财富之中,或者受制于这种革命性财富所带来的后果。”

    毫无疑问,大多数人都能肯定 财富的定义为:具有价值的东西。

    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中对财富下的定义是: “任何有市场价值并且可用来交换货币或商品的东西都可被看作是财富。它包括实物与实物资产、金融资产,以及可以产生收入的个人技能。当这些东西可以在市场上换取商品或货币时,它们被认为是财富。财富可以分成两种主要类型:有形财富,指资本或非人力财富;无形财富,即人力资本。” 这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对财富的典型而通用的定义,或者说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的定义。

    托夫勒在其著作《新财富革命》中探讨了人类从工业社会到知识社会转变过程中财富在形式、创造、分配、流通、消耗与投资等过程的变化,他提出了社会中每一个人作为“产消合一者”的概念,他认为,现代财富体系的主体是以金钱经济与非金钱经济结合构成的。

    “就像革命的先辈一样,我们的使命注定是创造未来。”——托夫勒书中的的话令多少中国人有了斗志的希望,中国网络世界的佼佼者想必也是受过的他的理论熏陶。确实如今的一切,已经印证了托夫勒的预见。如今,当电子网络以其核裂变一样的威力冲击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改变人们的生存观念和生活方式时,不能不叹服于托夫勒理论。

    我们生活在浪潮中,也许更需要前瞻性。

    最后分享海明威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们去奋斗。

    但我可能只同意前半句。

    本文系冷墨潇染所作,首发于简书,转载请与作者取得联系。

    2015/1/21

    北京 西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次浪潮》分页记与想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uh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