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真正的爱自己,不是让我们去放纵生活,而是让自己过一种自洽的人生。
比如,早些年,我一直给自己洗脑:应该多多个人沟通,与人合作。所以,我总是在牺牲自我利益的基础上,通过讨好他人,来建立一种十分脆弱的人际关系。
不但友情如此,爱情也是如此。
这就导致,明明在我自身能量比较低频和匮乏的时候,我还要假装自己很ok,一切看起来都没有问题的“假象”。
所以,这导致我内心深处,时时为了满足他人,而感到压抑和愤怒。
当然了,并不是任何负面情绪都没有意义。随着这些年持续深入地读了一些心理学、哲学和文学类的书籍,我逐渐找到并释放了自己被压抑的那些核心情绪,从而令自身的心理能量逐渐恢复,并找回了自信。
现在的我,头脑中,已然没有了对自己和他人的过分要求和期望。取而代之的是,我慢慢学会了真正共情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所有的愤怒中,都藏着对自己无能感到的痛苦”,那为什么会对自己会有那种无能感呢?
我认为,究其本质在于,童年时期被误解的匮乏感。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所处的幼年环境中,常常在父母的责备、打骂、与他人的比较、低自尊的嘲笑中度过,那大概率这个人的心理能量,也是极其匮乏的。
所以,即便是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们的首要责任,不是要好好教育好孩子,而是需要好好的“养育自己”。
在《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一书中说到“我们自身的成长,是我们有能力做到好的教养方式的前提。”
深以为然……
很多时候,只有当我们更加懂得爱自己,我们才能更好的爱别人。
若非如此,我们在给予他人爱的过程中,看似付出了所有,乃至感到身心俱疲,却反而会增加对方的压力,而当对方不能给予同样的回报之时,我们就会感到愤怒。
答案,原来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中,都住着一个小孩,这个小孩,会伴随着我们度过漫长一生。
而这个小孩,就是我们的真实自我。
当我们还处于弱小无助的童年时期时,面对主要的养育者,在他们的绝对权威面前,我们往往会作出妥协或者压抑愤怒。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已经长大了,内心那个脆弱无助的小孩,也已经变得如此强大,我们完全有能力,也有力量去爱自己,不再受到环境、关系、经济条件等的束缚。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最好有自己的事业。
因为只有经济独立,才能思想独立,不然,在婚姻生活中,很容易为了孩子而委曲求全。
那为何不去勇敢地活出自己,做真正滋养灵魂的事情?
作为一名知识青年,虽然我的学历不是最高的,我的学校也不是所谓的重点或者名校,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名校,只不过是为人生添砖加瓦的工具,而并非决定个人命运的唯一条件。没有名校学历的我,也和大部分的人一样,可以每天过得充实且感到幸福。
衡量我们过得好不好的,从本质来说,是一种自我掌控感,而不仅仅是我拥有多少外在的有利条件。
那些不畏世俗,勇敢活出自己真性情的人们,哪怕暂时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我认为他们的生活,都是充满幸福和快乐的。
但现实的情况是,往往很多人到了成年以后,还是延用了童年的模式,习惯性讨好他人。
这往往很不容易察觉。因为有时候,当我们身边总是围绕着这种类似的讨好型人格的人,很可能也会变得随波逐流,而不自知。
或许,只有我们把真正的爱和关心,开始回归到自我身上之时,我们才更有力量爱自己和爱别人。
2024年度写作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