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到很多【有温度的城市】的系列文章和游记,我就和简友阿亮的月亮笑说,那我就写一篇【有风度的城市】吧!我这是要风度不要温度,此处允许偷笑一下哈。
这是正儿八经的有风度的城市,因为她的名字就叫风陵渡,那里是我的故乡,生我养我的故乡。
不过应该说她还不是一座城市,她很小,小的你可能只是听说过而已,却不知道她身在何处。她只是一个小镇,一个秦晋豫三省交界的咽喉要塞,山西省的南大门。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有诗: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很多人听说或者看到风陵渡这几个字,我想大多应该是金庸先生笔下的风陵夜话,还有那一首“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故人”的爱情绝唱。
风陵渡有着很多的故事和传说,风陵渡的风度当然是说不完的。
背冰亮膘就是风陵渡最有风度的特色地域文化。
背冰亮膘是一幅反映晋西南黄河岸边的劳动人民世世代代与大自然抗争、不断战胜自我、生生不息的风情画卷。这幅历史的画卷至今已画了一千八百余年,而且还将继续画下去,它的作者就是风陵古渡那些土生土长的人。
每年的春节,晋西南最寒冷的时候,背冰亮膘就会在老街、开发区或者是印象风陵的景区上演,那是风陵渡最隆重、最热闹的活动。每年过年回家的时候,我都要过了这个活动才会离开家乡,像我们那里的很多人一样。因为据说那是一种祈福的仪式,可以保佑出门在外的人平安幸福。
这是故乡给予我无论何时想起她的时候,一个最清晰的记忆,一份最美好的礼物。我并不想过多的说她和她在寒风中脱下衣服的来源和传说。我只是怀着一种礼拜和敬仰的心情,将她最美的那一面捕捉成记忆中的风景。
在古代,人们往往把自然灾害看得非常神秘,因此,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会祈求神灵保佑。民间有传说,东汉建武帝时,黄河水泛滥成灾,当地居民深受其害,流离失所,难以为生。幸亏东岳大帝神威显灵,迫使黄河水后退数十里,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为纪念功勋卓著的泰山神,匼河及附近的阳贤、西阳三社村民集资修成了一座泰山神庙。每年春节,三社村民就会大兴祭祀活动,期盼神灵保佑,去灾降福,故世代沿袭至今。祭祀期间,神庙大殿内外,鼓乐之声不断,并有戏班伴随演唱。民间二月二龙抬头之日,有许多强壮小伙背冰、背碾,俗称“背冰”。
男人们光着身子,光着脚丫,只穿一个大红裤衩,背上背着冰块、檩条或者磨盘,他们肩上扛着铡刀,喊着号子,旁边还有人不断的往身上泼着冷水。他们将劣质的白酒从喉咙倒进胸膛,迎着凛冽刺骨的寒风义无反顾的前行。那是怎样的一种英勇和雄壮!
我都记不起是什么时候,风陵渡几个字在我听来是那么亲切;记不起是什么时候,那些背冰亮膘的形象在我的心中定格成永恒。也许是我蹒跚着脚步咿呀学语的时候,也许是我背起行囊浪迹天涯的时刻,也许是从我的生命开始就刻在骨子里头,流淌在血液里。
那些美好的事情,那些美丽的风景,如果一直在你的身边,可能没有人懂得珍惜。所以我以前对故乡的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特别的记忆,就像我们对容易得到的东西都不容易珍惜一样。
直到我离开了故乡,那些以前看似平淡的事情却往往给我带来心灵上的强烈冲击。
有风度的小镇||背冰亮膘风陵渡我才知道,那些朴实的汉子裸露着的肌肤,在冰天雪地里原来是如此野性的一种美;那些粗犷豪放的锣鼓声,原来是这个世界最动听最豪迈的音乐。
只为这风度,就是我每年一定要回到家乡的理由。给我一个理由,让我去追求,让我一次喝个够……
虽然这种美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我甚至于担心她说不定哪天就会和我从相伴相随中走散,再也找不见她的踪迹。
那是一场每次都震撼我心灵的视觉盛宴,那是一副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画卷。
那激昂的锣鼓,那威武的呐喊,终将响彻云霄,无论我走到哪里,她都能赐给我勇气和力量,激励着在外漂泊的游子不断前行;那是原始的祈祷和祭祀,那是一种赤裸的典礼和仪式,每一次都像是最虔诚的灵魂的洗礼。
那是母亲牵挂着我的永远的根系。
有风度的小镇||背冰亮膘风陵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