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上祖坟,也开启拜年的节奏。临近中午,一家人在梅江老家上完坟后,顺路到岳父在农村的家,便去吃午餐。看着孩子在他外公“指引”下,不间断地吃羊糕、红烧肉的样子,妻子说:这绝对是你陈家的种。我说:是吗?可他一天也没在农村老家呆过啊。即使这样放开肚皮,饕餮大吃,我岳父还不时把一盆年二十九也就是前天煮的鸡肉按人头分了个,希望一桌人先吃完它。他说:鸡肉就要趁新鲜吃。
腊月二十九,是老家谢年的日子。谢年用的是煮熟了的全鸡和两刀或三刀猪肉。全鸡,必须要全面、完整,鸡皮不能煮破;猪肉,最好用前架肉,很少用三层肉。三层肉,梅江话叫“肚下ta”。
羊糕此外,中午还先后品尝了肉圆、龙游糖糕、潘宅村人制作的馒头。肉圆是肥肉丁、萝卜丁和番薯粉混合制作的,尤其在番薯粉掺和时,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蒸熟的肉圆会坚硬一些,少了,肉圆又会“游兵散勇”,呈现散落状。糖糕糖糕,自然是甜的,糯软可口,切成片状吃更好。而馒头必须夹着三层肉品尝,有点类似陕西肉夹馍,满嘴漏油,大喊过瘾。
为了避免“过年胖”,我在这里推荐梅江老家两种饼。嘿,这两种饼,既熬肚也有营养,多吃对身体有利无害。
玉米饼
现在一提到在铁锅里烤制的黄灿灿的玉米饼,我都会抑制不住流口水。或许有人会笑话,这种玉米饼,也叫美食?
在改革开放前后,丘陵及山区百姓的主食,除了米饭、面食外,恐怕就是玉米面食了。通常,还是用缸水和玉米粉,捣成面糊,做成三四两左右重的饼,贴在大毛边锅里,然后盖上锅盖,添薪加火,直到完全熟了时,再起锅。
盐菜饼
用缸水和面粉,揉成面团,用擀面杖反复擀,擀成薄薄的面皮。在面皮上均匀地放上盐菜(梅干菜)、肉末(连精带肥),把面皮边包卷起来,再用擀面杖擀成饼状,放在锅里用文火烘烤,直到成熟。
盐菜饼香脆可口,余味悠长。
陈水河整理于2021.2.12晚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