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汉字活解《论语》学习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3·19】——上有规矩下才有忠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3·19】——上有规矩下才有忠

作者: 教育参悟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0-06 05:57 被阅读112次

    【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用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按照礼的要求去对待臣子,臣子就会以忠来事奉君主。”

    【感悟】

    南怀瑾说: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整个社会上下一片混乱,乱到持德者寡,用术者多,所以孔子提倡仁,提倡孝,提倡礼,提倡道德。因为大家都用手段。所以孔子才强调不用手段,君对臣以礼就可以了,臣事君以忠就可以了。如果能做到这样,上下级关系就简单多了。

    一、鲁昭公的教训

    鲁定公是鲁襄公之子,昭公之弟。鲁昭公继位之后,三家专权,有一次闹了很大的冲突。鲁昭公被逼只好离开鲁国,流亡到齐国。

    鲁昭公失掉鲁国逃亡到齐国,景公问他说:“您为什么这么年轻却这么早就失掉了国家呢?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呢?”昭公回答说:“我年轻时,有很多热爱我的人,我自己却不能亲近他们;有很多劝谏我的人,我却没能采纳他们的意见。因此朝内朝外都没有辅佐我的人。辅佐我的没有一个人,阿谀奉承我的人却很多。这就好像秋天的蓬草,根很孤单,可枝叶却很繁茂,秋风一到,根就要拔下来了。”

    景公认为他的话很好,就把这话告诉了晏子,说:“假如让这个人返回他的国家,他难道不会成为像古代圣贤君主那样的国君吗?”晏子回答说:“不是这样。愚蠢的人总好悔恨,不贤德的人总认为自己贤德,被水淹着的人不询问趟水的路线,迷失方向的人不打听道路。淹着以后再询问趟水的路线,迷失方向以后再打听道路,这就好像面临外敌入侵的灾祸才急急忙忙去铸造兵器,吃饭噎着以后才急急忙忙去挖井,即使很快,也来不及了。”

    二、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鲁昭公在齐国待了七年,死在齐国。三家就把昭公的弟弟定公立为国君,当然定公就更加是没有实权了。自己君不像君,他的臣也不像臣。鲁定公听说孔子开坛讲学,主张“君君臣臣”以及“仁政”,召见孔子,与孔子分析鲁国的内忧外患。他问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应当如何?

    孔子回答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在这里说的“礼”,就是规矩。国家要有它的规矩,我们一定不能违反,这就是依礼而治。

    为什么鲁昭公不能够控制这个局面?因为鲁昭公本身也不知礼,没有真正以礼行事,他得不到民心,三家就更可以违礼专权了。所以孔子认为必须自己首先要知礼,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礼,让人人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这才能够牵制住三家,要靠民众的力量。是要靠民心,得民心则得天下。如果大家都明了三家专权是无礼,自然民心所向,就会逐步削弱三家的实力。  

      教训人要有道理,让他心服口服。安排人做事,也不可以太过,也不可以不及,按照他应有的能力来安排他做事,待他有礼,那么他当然会心悦诚服,会为你尽忠。孔子还建议他外联齐国,内部重振君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辅佐鲁定公,以礼历阶,诛齐淫乐,从齐国手中讨回了汶阳之地。鲁定公对孔子更加信任,让他当了大司寇,负责国内治安。孔子推行他的政治主张,讲求孝道,稳定家庭,安定社会。使鲁国社会和谐,经济蒸蒸日上,国富民强起来。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论语》有20篇约500章,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50余章,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彭放”。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3·19】——上有规矩下才有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mc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