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燕王奏章”事件后,上官桀及其党羽仍不罢休,屡次向刘弗陵进言,称霍光有谋逆之心。刘弗陵起初并未表态,直到一次朝会,刘弗陵动了怒,在百官面前说“大将军是忠臣,奉先帝遗诏辅佐朕,若再有毁谤大将军的,当按罪论处。”
上官桀一党惊惧之余,决定铤而走险。他们暗中谋划:由盖长公主①设宴,伺机诛杀霍光,再废黜刘弗陵,立燕王为帝。
始元七年的八月,刘弗陵改元元凤,为元凤元年。随后,长安的天仿佛破开一个口子,淅淅沥沥地下了许多天的雨。
一场滔天巨变在九月的惊雷声中落下帷幕。
金建突然有些庆幸,当初刘弗陵拒绝了他参与朝会的请求。
散朝归来,刘弗陵努力维持的平静面具轰然破裂,在泪水涌出眼眶之前,他慌忙闭上双眼,试图隐藏内心的诸多情绪,有愤怒、失望、痛心,还有一丝迷茫。
金建从未见过这样的刘弗陵。
“我是不是错了?”良久,刘弗陵忽然出声。
今日朝议的结果是,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及其党羽以谋反罪,诛灭全族。而燕王和盖长公主被勒令自杀。
“燕王等人咎由自取,非陛下之过。”金赏劝道。
“我知燕王素有野心,只是不曾想,连阿姊也要杀我。”
“燕王和长公主利欲熏心,罔顾手足亲情,密谋造反,如今令其自杀谢罪,而不牵连其子女,已是陛下宽仁了。”
刘弗陵缓缓睁开眼,轻叹了口气:“也罢。”
“皇后呢?”金建听着刘弗陵和金赏的对话,心下越来越怕,燕王野心勃勃死不足惜,可长公主有抚养陛下之功,又是女子,竟也难逃一死……那,身为上官桀孙女的上官琛,又将如何?
“皇后……”刘弗陵的眼前浮现出上官琛眉眼弯弯的模样,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说:“皇后年少不曾参与谋反,又是大将军的外孙,不会被废。”
金建松了口气,问:“那上官家?”
“族灭。”
金建瞪大双眼,一时难以接受,问:“连女子和孩童也……”
“阿建!”金赏打断金建,“你是第一天学汉律吗?”
金建垂下脑袋,不再多言。
元凤政变后,大将军霍光铲除异己,提拔了一批亲信子侄担任要职,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国策,朝堂上,呈现一片祥和之态。只是,边境并不太平。
元凤二年,刘弗陵从建章宫迁往未央宫,大宴百官,在君臣把酒言欢的时候,西域的坏消息却接二连三地传来。
首先传来的是龟兹王的请罪书。汉派往轮台主持屯田事务的校尉赖丹②,因试图扩大汉在轮台、龟兹一带的影响力,被亲匈派的龟兹贵族姑翼杀害。龟兹王上书谢罪,表示杀赖丹只是因为私怨,并非针对大汉。
紧接着传来的是,汉使在楼兰被匈奴使臣截杀的消息。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批人马,以及安息、大宛派往汉地的使者全部被杀,汉使的节印和大宛所献天马也被抢走。
自博望侯通西域以来,汉出兵大宛、楼兰等国,使其归附大汉,同时又与西域大国联姻,经常遣人出使西域。其中,楼兰处于交通要塞,地理位置特殊,一旦楼兰彻底投靠匈奴,后果不堪设想。
朝会上,西域问题再次被提上议程。
骏马监傅介子自请出使:“臣傅介子愿出使大宛,一来令大宛再次进献宝马,二来顺道问责楼兰、龟兹。”
刘弗陵不放心,提出派兵随同出发,傅介子却说,无须劳师动众。
“若不费兵卒,便能震慑楼兰、龟兹,更能彰显我大汉国威,且骏马监胆略过人,可让其先去一探虚实。”
霍光这么一说,刘弗陵觉得不无道理,便同意了。
“如此,朕静候佳音。”
“臣必不辱使命。”
不日,刘弗陵亲自将符节交到傅介子手中,并赐以美酒,勉力随行众人。
傅介子携使团拜别天子,转身踏上西行之路。
①盖长公主:刘弗陵的姐姐,刘弗陵继位之初,由于年幼,宫中又无太后,便诏令盖长公主入宫。盖长公主与霍光有嫌隙,元凤政变时,联合燕王等人谋反。
②赖丹:赖丹为扜弥国太子,李广利伐大宛还军经扜弥时,闻太子赖丹质于龟兹,派人责问龟兹,并将赖丹带至长安。刘弗陵继位后,派遣赖丹屯田轮台,龟兹害怕汉的势力深入龟兹,故将赖丹杀害 。(扜弥、轮台、龟兹,都离得很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