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这一日,朝会上最风光的人莫过于傅介子。
“平乐监此番出使,立下奇功,可敬可敬!”
“不曾劳师动众,便斩杀一王,平乐监当真是胆识过人。”
“如今楼兰再不敢有二心。”
“何止是楼兰?那安归的首级在北阙挂着,看哪个不长眼的国王还敢勾结匈奴!”
刘弗陵端坐在玉帘之后,脸色有些苍白,他静静地听着众人对傅介子的夸赞,直到霍光的声音传来。
“臣以为,平乐监有大功,可以封侯,陛下觉得呢?”
“朕亦如此想。”刘弗陵顿了一下,说:“楼兰暗通匈奴,截杀汉使,抢夺财物,有违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出使,斩楼兰王首级,悬于北阙,以直报怨,不费兵卒,朕甚嘉之,封其为义阳侯。”
刘弗陵又召见尉屠耆,立其为王。
尉屠耆在长安为质多年,对汉室既仰慕又畏惧,如今得汉天子册封为王,更是满怀感激。
“臣本为侍子①,今仰仗汉室,得以封王,必不敢辜负天恩。”尉屠耆拜谢。
“如此甚好。”
“臣归国之后,自当剪除朝中亲匈势力,从此,楼兰绝无二心,永为汉之属国。”尉屠耆继续表忠心。
“朕相信国王的诚意。”刘弗陵说:“只不过,楼兰这个国名,朕觉得有些不妥。”
尉屠耆一个激灵,“臣愚钝,不知……陛下此言何意?”
“楼兰王安归背信弃义,提起楼兰,官民多有微词,不妨更改国名。”刘弗陵看向霍光,问:“大将军以为如何?”
霍光笑:“陛下言之有理。”
“如此,楼兰便更名鄯善。”
“鄯善?”被改了国名的尉屠耆一脸茫然,“不知是哪两个字?”
“鄯,从邑,意即城郭之国,善,取善良和顺之意。”
一个善不够,还给了两个……这是让楼兰人时刻牢记:你们要善良啊,对汉室须恭顺,否则,想想北阙上挂着的脑袋!汉使三人能杀国王,天子一言能改国名,灭你们楼兰国,哦不,鄯善国,也不过是须臾之间的事。
朝臣纷纷表示:鄯善这个国名极好。
尉屠耆也赶紧说:“臣代鄯善人谢陛下赐名。”
“鄯善王忠诚可嘉,陛下或可给予赏赐。”霍光提醒刘弗陵是时候给鄯善一些甜头了。毕竟,对西域诸国恩威并施,才是长久之计。
刘弗陵自然应允,他对尉屠耆说:“朕有意将昌邑公主赐婚与你,愿汉与鄯善,累世通好。”
对于属国国王来说,能尚大汉公主,无疑十分荣耀,即便这公主是宗室女,甚至是宫女,只要冠以“汉”的名义,她的身后,就是强大的汉帝国。
“臣谢陛下隆恩。”尉屠耆拜谢,又主动提出:“王都扜泥城附近有一座伊循城,水草丰盛,臣请陛下派遣吏卒屯田于此。”
尉屠耆这么做,一是害怕回国之后遭到匈奴责难,若汉军屯田伊循,王都的安全便有了保障。二是汉军的农耕、水利技术领先西域,鄯善可以向其学习。
鄯善自请汉军屯田,刘弗陵不可能不答应。有朝臣提议正好借此机会,扩大在西域地区屯田。
霍光也说:“如今正是扩大屯田的良机。”
经过十来年的休养生息,如今的大汉百姓充实,朝廷完全可以腾出手去扩大在西域的经营,况且此时,傅介子斩楼兰、汉立鄯善王,使得汉的威名更甚。若借此机会,逐步扩大屯田,西域全境归附将指日可待。
君臣商议后,很快定下了屯田伊循的人选。至于其他地区的屯田事宜,还待进一步商榷。
散朝后,刘弗陵心里终于舒了口气。他刚要从御座上起身,突觉一阵眩晕,幸好寺人手疾眼快,不动声色地搀扶住了刘弗陵。
刘弗陵回到宣室殿,金建迎上来,见他的脸色比吐血那天更难看,急忙说:“陛下现在总可以请侍医了吧!”
“依你便是。”刘弗陵靠着小榻,微微合上眼睛。
注:
①侍子:国之王或诸侯遣子入朝陪侍天子,所遣之子称侍子。
②鄯善:史书只记载了元凤四年楼兰改名鄯善,没有写原因。从字形出发,鄯,从邑从善,从“邑”表示与城郭有关。而楼兰是城郭之国,所以有此猜想,鄯善的含义集中在“善”上,“鄯”只是附带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