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论语笔耕不辍中国传统文化
【每日论语148】雍也篇第三十则

【每日论语148】雍也篇第三十则

作者: 弘丹 | 来源:发表于2016-01-11 16:59 被阅读505次

    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雍也篇第三十则。

    1、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译文

    钱穆白话试译

    子贡说:“如有人,能对民众广博施与和救济,这如何呢?可算是仁了吧?”先生说:“这哪里是仁的事?必要等待圣人吧。尧舜还怕感到力量不足呀!仁者,只要自己想立,便也帮助人能立。自己想达,便也帮助人能达。能在切近处把来相譬,这就可说是仁的方向了。”

    傅佩荣注解

    子贡说:“如果有人普遍照顾百姓又能确实济助众人,这样如何呢?可以称得上行仁吗?”孔子说:“这样何至于行仁,一定要说的话,已经算是成圣了!连尧舜都会觉得难以做到啊!所谓行仁,就是在自己想要安稳立足时,也帮助别人安稳立足,在自己想要进展通达时,也帮助别人进展通达。能够从自己的情况来设想如何与人相处,可以说是行仁的方法了。”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孔子认为这样算是圣了。“圣”是对行仁的第三义“人之成”的描述。人之成,必有伟大的效应,就是由于一人“充分实现”其向善之性,导致天下大同。

    要补充说明的是:“善”是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因此,一人与天下人之间皆有适当关系,博施济众就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实现,通常只有帝王可以做到。尧、舜本身就是这样的帝王,却还觉得这种要求难以做到(【14.42】)。

    如果不由上述“善”的定义来理解,无法说明孔子之意。我们一再以“行仁”来译“仁”,并且强调其为动态的过程,也可以在本章获得印证。

    什么叫仁呢?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意即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去关心别人。如此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进一步求其立人与达人。

    一般谈仁,谈儒家的思想,大家会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这再怎么好,仍然是消极的。人总要消极地不做坏事,才能积极地去做好事。坏事可能出现时,就要消极,宁可让人觉得自己胆小而不去做。古希腊认为胆小表示谨慎,谨慎才可能明智。

    积极的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行仁”。行仁就是在自己安稳立足时,也帮助别人安稳立足,在自己进展通达时,也帮助别人进展通达。一个是安稳立足,一个是进展通达。从这两方面把自己的能力推广出去,希望与别人都能够站得稳,可以走得远。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子贡向夫子请教,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广博地向民众施与恩惠、周济天下,这种行为是不是就可以叫做“仁”了。孔子毫不犹豫地回答,这种境界不要光说“仁”了,已经达到了“圣”的程度。这种对于天下人的付出与关爱,连尧舜这两位古代明君,也不能说做到了这么周全的地步。

    一个有仁德之心的人,是能够从自己的意愿出发、体悟到别人也有同等的意愿需要实现,所以会对别人付出,去帮助别人成就起来。如何体悟到别人的意愿,就是要从离自己最近的,也就是自己本身作为人所拥有的美好意愿、所追求的美好事物来出发考量,体悟到别人也有相同的追求和渴望,然后就会去帮助别人。反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反向来考察,也是从自己所不希望遭受的事情出发,去理解到别人也有很多所不希望遭受的事情,从而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不论是这里提到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看到,儒家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思考方式。但是一定要注意,这种推己及人,和以自我为中心是不一样的。程子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君子正是因为将万物视为一体,才会把关注点从自己转移到他人身上,去帮助他人成就自我。但也许是常人力所不能及,这种推己及人在实践中逐渐变得“爱有差等”,可能只能推及亲近之人,无法真正推及到所有人。所以,又有了说儒家是“爱有差等”的说法,又与墨家“兼爱”形成了比较和辩论,这些又是哲学议题上的事情了,不再讨论。

    4、弘丹学习心得

    雍也篇讲了孔子弟子们的事情,比如,孔子对弟子雍也的评价: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译文】孔子说:“雍可以出任政治领袖。”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译文】孔子说:“回的心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背离人生正途;其余的学生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一步。”

    也谈了人物的得失,比如,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译文】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鲁军战败撤退时,他负责殿后,将进城门时,鞭策着马匹说:‘不是我敢殿后,是马不肯快走啊!’”

    后半部分主要谈论人生,比如,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多于质朴,就会流于虚浮。文饰与质朴搭配得宜,才是君子的修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了解做人处事的道理,比不上进一步去喜爱这个道理;喜爱这个道理,比不上更进一步去乐在其中。”

    总体而言,我很喜欢雍也篇,从雍也篇中谈论的事情可以指导的生活实践。

    这一章是雍也篇的最后一章。子贡问孔子:“如果有人普遍照顾百姓又能确实济助众人,这样如何呢?可以称得上行仁吗?”

    子贡说的这类人是世间少见,孔子回答,这样的人何止是行仁,已经算是圣人了,连尧舜都会觉得难以做到啊!

    然后,孔子介绍了何为行仁。在前面的篇章中,我们学过,很多人问孔子XXX是不是仁人,孔子都回答不知。在这一章里,孔子给出了他认为何为行仁。

    所谓行仁,就是在自己想要安稳立足时,也帮助别人安稳立足,在自己想要进展通达时,也帮助别人进展通达。能够从自己的情况来设想如何与人相处,可以说是行仁的方法了。

    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成人达己”。我觉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比“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境界更上一层。后者更多的是被动的方面,而前者是积极主动的。

    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成人达己”,就是在行仁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梅溪:博施济众,成人达己!受教:fist::fist::pray::pray:
      • 蜂窝煤:班主任,我是论语兴趣班2组11号蜂窝煤,我的手机坏了,这两天没法上微信,我可以在简书直接打卡么,打卡后我在评论里留言行么?
        蜂窝煤:@弘丹 嗯嗯,之前都是用有道云笔记发在群里的,现在没辙了,您要是同意的话,我今天开始在简书。但是无法登录微信,不能再群里说话,因为sim卡也被好心帮忙的小伙伴塞进了她的手机,结果拿不出来了
        弘丹:@奇小怪 你的学习心得会发布在简书吗?
        弘丹:@奇小怪 恩恩,好的呀,我会跟你的组长说一声的哈。
      • 泡泡熊popo:收录
        弘丹:@泡泡熊popo 谢谢收录。

      本文标题:【每日论语148】雍也篇第三十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nq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