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珍大姐在大女儿留学回来以应届生的身份入职北京一家国企、小女儿在国外定居后,和老公转让了在新疆的农机店,果断自驾回河北老家县城养老。
闲不住的王淑珍继续在药店当店员,老公在一家小企业当门卫,工资多少无所谓,就图个生活充实。
01
王淑珍是家中的三女儿,高中毕业落榜后被亲戚介绍给在农技站当采购的马向军,夫妻两个把家安在马向军的老家,和大伯哥比邻而居。
女儿马英出生后,夫妻两个很开心,毕竟是第一个孩子。婆婆虽然不高兴,但是觉得这是第一个孩子,二胎可能就是儿子了,表面上还说得过去。
一年之后第二个孩子又顺利出生了,还是个女儿取名马文,马向军不失落是不可能的:等在产房外的马向军直接买了一大串香蕉分给等在产房门口的大姨子和小姨子。言外之意生了女儿没必要节约,放开花钱就好了。
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马向军和王淑珍视若珍宝,可是婆婆的态度就非常明显:只照顾大儿子家的两个小子,对王淑珍的两个女儿不闻不问。
个性刚强的王淑珍心里不高兴但不强求,一个人拖着两个女儿还要管理两亩口粮地,马向军休息的时候夫妻两个把女儿带到地里干活,苦和累都憋在心里。
空闲的时候王淑珍教两个女儿看画书,给女儿讲故事,惹得婆婆不开心:“两个丫头片子还那么用心。”私下里撺掇儿子绝户头,马向军无言又无语。
小女儿刚上小学那会,马向军所在的农技站改制,他被下岗,面对回家当农民的现实马向东不甘心,于是打电话和新疆对接的客户说明了自己的困境,客户很爽快:“来这里自己开店,我帮忙找店铺。”
就这样一家四口带着仅有的积蓄来到了新疆这片广袤的大地,客户帮助他们把户口落在县城附近的乡镇,又帮忙租了两间店铺经营农机配件。
02
尽管有客户朋友帮忙,资金有限,马向东把店铺隔出一个小天地盛放一家四口的肉身,外间摆放货品。
毕竟多年采购过农机配件,熟门熟路,尽管刚开业,生意还能养活一家几口,半年之后,生意步入正轨,马向军夫妇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小院,女儿上学、放学不用接送,夫妻两个有足够的精力打理生意。
别看换了环境,两个女儿本来基础就好,学习根本不费劲,成绩还稳中有升,得到任课老师的喜爱。
女儿们上初中的时候,马向东按揭了一套两室一厅,终于告别了租房生涯,夫妻两个分工明确:马向东负责销售,王淑珍管理账目。
生意向好的同时,大女儿先一步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王淑珍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每到周末到市里看望大女儿,顺便购买点生活用品,再帮女儿洗洗刷刷真理一下内务。
第二年小女儿以保送生的身份提前被那所重点高中录取,王淑珍只能长住女儿这边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周末回家照料老公的生活,整理一下店铺的账目。
在王淑珍的来回奔波中,大女儿考到了华北电力大学造价工程专业,小女儿考到厦门大学英语专业,大概率两个女儿不会再回到新疆县城里生活,夫妻两个开始考虑归属的问题。
此时马向东老家的侄子知道两个堂妹子考上大学,开始变卖马向东老家院子里的树木,马向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人就是这么得寸进尺,侄子又露出难堪的吃相:“叔叔,你看两个妹子考上那么好的大学,肯定不会回来居住。即便将来你和婶子回来也会住在县城,要不老家的宅基地就给我盖房子吧,我们兄弟两个就一片宅基地……”
这不是妥妥的吃绝户吗?马向东夫妇果断拒绝。
03
大女儿马英大学毕业先留在廊坊发展,一年之后被调到总部南京工作,在那里大女儿如鱼得水,很快工作上就能独当一面,得到领导的认可。
后来的工作对接中马英认识了合作方的李明,两个人互生好感。小伙子来自东北留学归来先在南京过度,计划在北京定居。
两个人在恋爱过程中,李明给马英建议:“以你现在的文凭不足以在北京安顿,要不你去国外读一个硕士速成班,将来以应届生的身份入职北京的企业,还能解决北京户口。我以人才交流的方式入住北京,落户不成问题。”
当马英把计划告诉爸妈的时候,爸妈一时拿不定主意,女儿给他们保证:“我自己有一半的学费,剩余的算是借你们的,如果真的不乐意,我就问同学借。”
反正给女儿准备了一笔嫁妆,与其以后给,还不如在女儿需要的时候给,王淑珍夫妇满足了大女儿的愿望。
一年之后,马英以应届生的身份顺利入职北京的国企,李明先马英一步安顿了自己,谈婚论嫁也提上了日程。
小女儿马文毕业的时候也想过出去留学,王淑珍夫妇担心出去不回国不予支持,这难不倒一向有主意的马文,她以志愿者的身份到YING国孔子学院当老师顺利出国。
工作两年之后,马文得到读研的机会,毕业后留在那里发展,暂时不会回国。
两个女儿一个在国外,一个留在北京,王淑珍夫妇也开始考虑归属问题。
马向东一个人打理生意,王淑珍到药店学习当店员,同时在老家县城布置房子。
本来这些年王淑珍经营生意就有销售技巧,再加上带着目的来学习,三个月以后在药店就已经独当一面。
老家的房子装修完毕,马向东开始着手转让店面、处理房子。
办完这一切手续,夫妻两个开车自驾几天带着必要的生活用品终于回到了老家县城的家。
安顿好住处,王淑珍被聘请到本地一家药店当店员,尽管工资不高足够生活,自己交的社保第二年就能拿到退休工资,生活无忧。
马向东忙碌惯了,又在附近的小企业当门卫,权当锻炼身体。
眼下,夫妻两个有住房、有存款、还有社保,观念是两个女儿都有出息。
那些曾经笑话王淑珍夫妇“绝户头”的大伯哥终于闭嘴,大儿子结婚花光了积蓄,小儿子三十出头婚事依然没有着落。
生两个女儿丢人吗?看看马英和马文就明白,王淑珍夫妇的晚年生活肉眼可见地幸福满满。
网友评论